王旭是什么书法?

国毅国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2年,《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有一位农民书法家王旭,他自创“十字诀”的草书体,用自创的字在12亩地里书写《论语十则》和《大学》、《中庸》等经典篇章6万多字,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 报纸上刊登的这些照片,让王旭这个名字迅速引起我的注意。我立刻上网搜索有关他的报道,并找到了他的博客——“中国第一位农民书法博士、农民书家王旭艺术网”。 王旭自幼喜爱书法,高中毕业后曾做过民办教师,后来成为一名农民。他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市面上的草书字帖,要么笔画凌乱,难以辨认;要么字体僵硬,缺乏生气。为了写出一笔好草书法,他开始苦心研究王羲之、王献之、怀素等大家的草书作品以及历代碑帖,经过50余年的刻苦练习,终于自成一体。他将毛笔书写与剪纸艺术结合起来,将横竖撇捺化作剪刀剪出的直线曲线,独创出“笔随意走,刀随笔行”的“铁剪草书”法,并自创“十字诀”草书体——即起笔、收笔有顿笔、折笔,中间有提按,主笔、辅笔分明,字字方正、错落有致。他用自创的字撰写了大量的楹联、题词和书法作品,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作品被海内外许多机构和各界人士收藏。

看了这些图片和文字介绍后,我不禁对这位农民书法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赴河南淮阳采访王旭和他创办的王旭艺术博物馆。 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我们见到了这位自称“农民书法博士”的农民艺术家。他戴着一顶老式的军帽,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作服,一双旧布鞋已经磨出了毛边,但显得干干净净。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王旭谈吐儒雅,学识渊博。他热情地给我们做了介绍,并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创办的艺术殿堂———王旭美术馆和王旭艺术博物馆。

进入美术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福”“禄”“寿”字,这是王旭用40米长的麻绳和83个葫芦书写而成的巨型“万民福”字。美术馆共有四层,一楼为接待大厅,二楼是书画展厅和艺术课堂,三楼是王旭的著作馆和他的工作室,四楼则是临时展厅。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王旭的各种佳作外,还可以看到他创作的剪纸艺术作品、雕塑作品和陶艺作品等等。整个美术馆布置得井然有序,清新典雅而又充满艺术的气息。 我们跟着王旭参观了正在筹备中的王旭艺术馆。这个艺术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他正在创作的1万余平方米的自创作品楼及其配套工程(包括停车场);另一部分就是正在施工建设的中式园林式的“王旭艺术公园”———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看着眼前这宏伟的建筑蓝图,王旭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这个艺术中心建成后,不仅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我创作的作品,还能够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我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学习,交流。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农村青少年爱上书法,走进艺术世界!” 在王旭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拿起他的毛笔和宣纸,练习了几种简单的草书笔法。这时,王旭对我们说:“你们看我这双手,已经练得太僵硬,再也写不出当初那种流畅的线条了……”说着,他又提起毛笔,在纸上认真地写着:“我是学美术出身的,后来又去学了几年木工活……”原来在他小时候并没有学过书法,而是靠不断练习,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所在. “王老师,您觉得自己的书法最得意的是哪一笔呢?”我问。 “我最得意的,是我所创立的这种独特的‘铁剪’草书体吧。这种书体既有传统草书的特点,又有现代草书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不过,它并不是我所认为的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哦!我还有很多想追求的目标没有达到哟! ”王旭笑着说道。

临别时,王旭把我们送到了门口,并热情地邀请我们再来做客。他说:“我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真正的艺术殿堂,让大家都能到这里来欣赏艺术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里的每一幅作品,也喜欢这个有着无限潜力的年轻人!”

骆泽远骆泽远优质答主

题主说的这种“字”,我称之为“自书体”(因为不知道这玩意该怎么定名称)。 个人觉得,在电脑还没普及的时候,有不少人使用手写稿,那时流行的是硬笔。后来有了电脑打字机,出现了宋体字、黑体字等电脑字体,也渐渐有人使用打印稿,于是这些文字逐渐被简体化,而简化后的字形和笔画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成为日常使用的规范书写。

至于题主所说的王旭的所谓“字”,在我看来是旧时代的产物——虽然他的书写工具比较先进了(用电脑写的),但是他的字体是繁体的而非简化的,他的文字是用毛笔而非硬笔甚至刻刀创造的…… 这是时代的要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