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封底不封底的区别?
“封底”还是“不封底”,其实只是一个说法上的区别而已,并不影响翡翠的材质和品质。所谓“封底”,其实是指把翡翠置于特制的玻璃底座之上,便于观察而将其与底座熔合成一体;而不封底的翡翠,就是指不把翡翠与底座熔合成一体。 那为什么要分 “封底”和“不封底”呢?
首先,是因为两种设计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雕刻品种。如果说得再细致一些的话——“封底”适用于种水好但颜色淡的翡翠,如冰种、玻璃种的淡紫罗兰或淡绿白双色翡翠;而不封底的方式则更适合种水一般而色相浓丽的翡色、绛色或者紫色翡翠。 “封底”还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工艺,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展现玉石的自然面貌,无论是“表里如一”的透闪石玉还是“内外兼备”的翡翠,都能真实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而缺点则是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且难以掌控,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将翡翠与玻璃底座完全融合,浑然天成。
而对于那些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显露丝毫人工痕迹的匠人来说,选择不封底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不需要注入玻璃胶等粘合剂,也不用担心底座融化后产生的温度会导致翡翠产生变异颜色,所以只要加工精度到位,就能实现既美观又自然的效果。 但不管如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雕琢,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作品。
首先简单讲一下,为什么要底?
这是因为翡翠毛料的外皮非常难看,里面又是结晶颗粒非常细小的玉石,二者之间的硬度,存在着极大差别在雕刻打磨的过程中,这些外皮很难清理干净,即便清理掉了,也很难找到准确的雕刻点,雕刻风险比较大。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底了,将表层那些非常粗的颗粒磨掉,找到最合适的雕刻位置,这样雕刻起来风险较小。
翡翠底封不封,其实这关系到一个词“脏”。
因为有时候挖出来毛料,里面的结晶颗粒也并不是特别细致,可能里面还有一些杂质和裂口,如果这种料子给全底,雕刻打磨起来风险会加大,如果它脏在底子处,那么全底以后的成品率可能就为零。但是半底就会比较有优势一些,脏点可以完全避开,成品率会提高。而且,如果半底,可以展示出料子最佳的效果,也不会影响其价格。
但如果是一块极品料子,那么全底和半底是没有区别的。而且如果是这种顶级的玻璃种翡翠,全底的话出玉的质量会更好。因为这种晶体颗粒非常细腻,全底对其影响并不大。还有老玻璃种翡翠,本身很老,非常润,全底和半底也不会有太大差距。
所以翡翠封不封底,与翡翠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是透明度很高,结晶很细的玻璃种翡翠,建议全底。如果是普通品质的冰种、糯冰种等,那么建议半底。而很多的糯种、芙蓉种,甚至还有部分紫罗兰只能给全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