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寿珍在民国名气排第几?

卞淑红卞淑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程寿珍,出生于1845年1月20日,卒于1937年3月21日,女,浙江绍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称:越窑烧制技艺。

在越窑的兴衰史上,有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必须提到,她就是——程寿珍。

说起程寿珍,在越窑乃至全国陶瓷界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她既是越窑名家,又是妇孺皆知的人物。在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她所生产的越窑瓷器代表了越窑的水平,为越窑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她在生产中又大胆革新,变陶为瓷,使越窑的胎质更为细腻,釉质更为淡雅。

特别是在改窑烧造青瓷后,她所生产的瓜棱形瓶、圆形柑和厚胎瓷碗等著名作品,不仅造型优美,美观大方,而且胎质坚实,犹如玉石,犹如冰魄,晶莹透澈,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境界,给人一种清新悦目之感,真可谓巧夺天工。尤其是把越窑青瓷的烧造水平推向了极致,把越窑青瓷文化和工艺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堪称完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程寿珍,是越窑著名艺人,出生在浙江绍兴县福全镇程家埭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自幼就被卖给福全庆春瓷厂为童养媳,开始了与她终身为伴的制瓷生涯。她所在的庆春瓷厂位于福全镇东后街,前临绍郡中西学堂(现绍兴中学),东靠山阴城隍庙,是个烧造青瓷的名窑,而且与著名的“福和”窑遥遥相对,彼此辉映。

这里产的青瓷,胎质细密、釉色晶莹、造型雅致、新颖多样。“福和”窑的主人是“江南窑王”,他烧制的器皿在江南一带颇有声名,当时流传着“家有花瓶不贴金,瓶尊最贵福和青”的诗句。在这些名窑影响下,程寿珍耳濡目染,爱好上了制瓷。她的心灵和双手逐渐变得越来越灵巧。特别是她窑变的成功,更是成了制瓷业的一段佳话。

据说,在程寿珍八九岁的时候,她跟着母亲到河边洗脸,突然看到河面上飘着一片美丽的瓷器,她便高兴地捞起一只赏玩,结果发现这只瓷器釉色鲜翠,宛如新生。她把这事跟她母亲说了,她母亲便把她所捞上的瓷器拿到集市上卖了。得钱后,她母亲买来很多白纸,叫她练写常用字。

由于程寿珍天资聪颖,又刻苦好学,不出一月,所写的字便与原瓷上的字迹一般无二。有一年,她到寿山去挑水,看见半山腰一座古寺的墙上裂着一条大缝,从缝里冒出紫红的烟。她感到很奇怪,便放下水桶,赶过去看。走近一看,只见古寺内香烟缭绕,寺壁上无数瓶、奁、壶、钵之类的陶瓷器散落满地。其中一只钵,胎质细白,圆乎乎的,很像她父亲喝酒用的酒坛子。她便伸手从地上捡起,仔细观看着,爱不释手。谁知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脚下一滑,连人带钵滑进古寺旁的小溪里去了。

当时,溪流中有个石滩,水流湍急。石滩上有个小洞,洞里积着半洞的泥巴。这小洞正好把钵口盖上。程寿珍拚命想把钵拉出来,可是越拉越扣紧,越扣紧越拉,怎么也拉不动。当时她心想,假使能把手头这只茶杯口大的孔眼扩大,能使这钵出水,也就不觉得它压在头上而会感觉得到它了。她回到福全后,便用一根粗丝线把丝头烧红,将线穿入小孔抽拉出来。结果,丝线脱孔而出,而那钵仍然纹丝不动。

无可奈何,她便用一只大茶壶装上水,倒进小洞里去了。谁知当水倒到一半时,突然“噗”的一声,那大堆的泥巴从孔口翻腾出来,把半壶水遮没了。这洞到底能有多大呢?程寿珍冥思苦想了一阵,最后还是想办法用茶壶把洞中积水倾倒了。当泥巴全部翻出来后,她才发现,这个茶壶口大小的洞,中间竟有一根大拇指大的绳子。

原来这捆柴火就是系在绳上的。程寿珍看破了这秘密,她心里好喜,这柴火必定十分值钱,便把这捆柴火藏了起来。回家后,她便找了根新绳子,用旧铜钱买了柴火。哪知这堆柴火烧后只剩下一堆炭黑。母亲见她烧的炭黑,便说:“把这堆炭黑丢掉。”可是程寿珍觉得把这些炭黑送掉可惜,想把它擦干净再做研究。就在这时,有个柴火行老板匆匆忙忙赶来了。他一见程寿珍便急不可待地说:“快快!把你的炭黑拿出来让我看一下。”

程寿珍没有隐瞒,便把炭黑交给了老板。当老板把炭黑擦干净后发现,这些炭黑里竟有无数的图案,有花鸟,有人物,有楼台,有亭阁。从此,程寿珍便喜欢上了做瓷器玩具。

1929年上海开办了中国陶瓷研究所,程寿珍被特聘为该所研究员,并于1931年9月,在中央博物院举行过的首次个人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会上,把自己的作品13件公开展出。当时,中国陶瓷研究所在上海县城北蔡家弄,院长是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该所的成立,对程寿珍的影响很大,她不仅实现了自己多年埋藏在心底的梦,而且把自己的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项新的境界。从艺60多年来,为了心中的“完美”,她的心境一直在追求那种脱俗“灵韵”境界,并苦苦地寻觅着、创新着,从不动手绘制一件与他人相同的瓷器。因而,她的人生之旅,无论是坦途还是弯路,都写满了对制瓷业的热爱,对追求艺术完美的执着追求。

程寿珍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历史悠久的越窑。在长期的釉色研究和釉药研制实践中,她不仅练就了极好的技艺,而且发掘了越窑的独特风格,使越窑的瓷器作品达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境界。

由于程寿珍制瓷艺术成就巨大,加之她性情醇厚、待人谦恭礼让,在越窑历代名匠中,有“唯其品最优”的称誉,在越窑非遗文化传承中,有“第一女大师”的雅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