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家都读四书五经吗?

侯沐壮侯沐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提到民国,大家能想到多少事情?说起那段时期的历史,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在近代的中国,那是国将不国的时期,外国列强入侵,封建专制仍旧顽强,当然,在这之中也涌现出来许多的伟人,出了许多的思想家,革命家,科技家,等等。那他们在那样的一个混乱的时代,大家都读些什么书呢?

说起四书五经,大家想到的都是些封建残骸,古时候那一些个皇帝啊,大臣啊,都要求自己的子子孙孙读书念经,都必从中选出一本来学习,四书五经就是这样来的。

所谓四书五经呢,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呢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不过这里要说的就是这5本书,那是被当时的学校所推崇,当时上学念书叫做“上学”,入学者必学六艺,六艺呢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大家又是什么时候学的呢?又学些什么呢?

《礼》呢就是礼仪,祭孔等活动都涉及到《礼》《乐》;《书》也就是我们说的《尚书》;在战国的时候,《易》还没有划分出来,那时候都称为《易经》;《春秋》也就是编年体史书《左传》。

上面所提到的书呢,都是我们在历史书上能够看到的一些书。不过要说四书五经,那便是有些局限了。当时,入学者必学六艺,读书人不仅要做“文人”,更要做“雅士”,还要培养成为“君子”。这些“文人雅士”,上能通天,下知地理,而且还要懂音律,晓诗词,还会“经济”之道,最主要还要有行政的能力,成为国家的“栋梁”。总之,当时的读书人要求是文武全才。而当时的书呢,也就有了这些要求。

从这一要求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所提到“经”的书地位要高于其他五艺,而“经”又是怎么划定出来的呢?

相传上古时期,天有三皇,人有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叫羲,地皇叫农,人皇叫蚩尤。这三个人呢,分别掌管天、地、人之事,天皇羲所掌管的是天文历法,地皇神农所掌管的是生产种种农具,人皇蚩尤所掌管的是教育百姓,训教百姓如何生活,如何行事为人、当义务,当时还没有文字,口耳相传,这三个人口传心授,后人称为经。

到了周朝,周公制禮作敘,把前人所定的典章制度一一列举,形成一书,这便是经的第一典,这其中有记载的,多是历史大事,还有占卜以及鬼神的观念等等,后人称之为《礼》,又称为《儀禮》。

后来孔子作《春秋》,推崇尊王攘夷,贬斥不孝、不忠、不仁者有之,且书中多有断语,没有论述。后来便有人认为《春秋》并非一字一断,而是有意义的句子,便加注解释,于是便有了《左传》、《公羊》、《穀梁》等等。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便是孟子。在他所作的《孟子》一书,极力推崇“仁政”,其书多属议论,少叙述。

至于《大学》、《中庸》,是孔子的学生所著,后人也称为《子思》。此两书中,《大学》较为重要,其着重于“大学之道”,也就是学者所理应求知,以及所应实行的,着重于“内圣外王”的“内圣”而已,《大学》之文,有“经”、“传”之分,朱熹以为“经”是孔子的言语,“传”是曾参及门弟子所记,“经”文二十有八章,“传”文十有六。

以上便是大家对“四书五经”的一些简单了解,那么大家看看,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居然就读这些书,可想而知,当时的文人是多么的可怜,在书呆子气息中,又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