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乌木戥子值钱吗?

利康武利康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戥子又名提丝,是我国一种非常独特的衡量器具。它主要用于衡量金银珠宝,也有用于工业、生意、税收等多方面的。如今,提起戥子,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而用它测出金子重量的“老把戏”,也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就是这种早已退出历史的计量器,其精美绝妙的结构以及使用的考究,却让人称奇。

乌木,俗名叫炭疽木、乌柴木、四斗柴,别名还有乌丝木、黑豆柴、乌木柴,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植物。该植物纯种的稀有树种,野生资源极少,呈濒危状态。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划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属于“极危”物种。树形优美,材质优良,是制造乐器、工艺品的上佳材料,同时也是医药上配制良药的重要原料。

乌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木材,因为其形成时间越长,其价值越高。所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乌木还是会继续生长,不过这种生长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乌木虽然外表乌黑,但心材却是纯白的,切出来呈豆腐白的颜色。如果表面看到有黄色感,那说明他的心材已经发酵了,这类乌木是不可以存放药引的。

乌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禁止采伐。市场上能见到一般都是以前残留的木材。明代和清代的乌木家具很受富有人士的青睐,因为使用乌木,不仅可以表现出贵族的气派,还有镇宅的作用,所以一般大富人家庭都有收购。

戥子秤的起源已无可考证,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石针五钱(即乌铁秤砣)。可视为用铁(即乌)作秤砣的最早记载,而将某种动物壳、骨作秤砣的则见于《南齐书?广西酋长传》。所以,东汉学者王充说“昔神农氏结木为架,纳鸟羽于其上,以称物轻重”,也是用鸟类羽毛作秤翎的最早记载。

我国用秤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拔瑟,八月载鸡”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诗中所说的拔瑟即抓鸡称银,即用秤称银。而宋代科学家沈括则在《梦溪笔谈》中清楚地记下了用杆秤的历史——齐威王使使问赵候曰:“何如承?”赵侯曰:“甲不如乙,乙不如丙,丙不如丁。”威王曰:“何为?”赵侯曰:“甲,材也;乙,材也。丙,材不足;丁,材最佳。”于是乃赏丁。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位名士管仲,在齐国做官时,就设计了一种秤,名叫“权”。管仲的“权”,两端悬挂待称的货物,以轻重相应。所以,后人才有了“权衡轻重”之说。到了宋代,苏州民间已有秤之分,有台秤(又称为杆秤)、提锤秤、浮锤秤(又称为秤铊)、手秤和准秤五种。

在宋代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一种相当精密称量仪器——漏壶。据《隋书?实验》记载,它在算筹计数的同时,还使用机械传递原理,以供水力运转,做到每日五十秤,每秤十茶。到了唐代,赵署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结构适宜的天平。《唐会要》中描述它“天平,一具三百秤”,这说明唐朝的天平已达到了相当精密的程度。

可见,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很早就制出了理想的天平,并且很快把秤砣做小型化、精密化、活性化,这就是早期戥子的雏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