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什么瓶子最贵了?
乾隆年间,盛世气象,国力雄厚,皇帝重视“礼治”,提倡敬天法祖,礼乐刑政。因此,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的礼仪活动和文化生活十分丰满活跃,使宫廷和民间制瓷都得到极大发扬,以烧造御用和陈设观赏瓷为特征的雍正、乾隆时期成为宫廷用瓷的鼎盛时代。它从品种到质量,都有超越前代的历史深度和艺术高度,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烧制珐琅彩瓷和粉彩瓷都用到珐琅料,从雍正时期开始,景德镇御厂除“御瓷厂”外,还专门设置“仿西洋磁厂”,以烧造珐琅彩、粉彩瓷器为主。从乾隆时期遗留的档案记载分析,宫廷画师主要在“如意馆”工作,他们为各地进贡的瓷器绘画稿样,画稿完成之后,由活计作发往烧造地。珐琅彩瓷器就主要发往“仿西洋磁厂”烧制,然后又运回宫廷交造办处再行活计。因此,大量的珐琅彩瓷“洋彩”都贮存在南库内。
乾隆时期洋彩品种繁多,装饰技法新颖,器物造型丰富,是宫廷使用的精美之器。洋彩的画法完全按西洋绘画技法而行,其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建筑等图案都以平涂为基,然后渲染而成,立体感较强,色调浓艳,富丽堂皇。洋彩也称“洋务彩”、“洋务花”,是专指摹仿西洋绘画技法和彩绘而成的彩瓷。
如:“蓝地洋彩白头翁绶带花卉图葫芦式大瓶”,瓶呈葫芦式,其蓝彩地色调深而浓厚,瓶上所绘白头翁、绶带鸟、荷花及牡丹等纹饰,用色艳丽而鲜明,尤以荷花瓣及牡丹花的渲染,几乎同油画无异。整个图案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纹饰新颖,具有强烈的西洋风味,是乾隆洋彩的典型之作。
还如:黄地洋彩缠枝莲托梵文兽耳瓶,瓶身呈直筒式,口、底外撇,圈足饰联珠纹一周,肩部凸饰四组兽面衔环铺首耳。其通体以黄色珐琅衬地,颈、肩及腹下部装饰用红、蓝、白、紫、金等色釉渲染的朵花及莲瓣纹,瓶腹以粉红、天青、黄、蓝等色釉绘出粉红祥云和缠枝莲花,各朵莲花心之内以金色彩料书梵文。整个图案色彩浓艳,华丽典雅。
又如:“豆青釉地洋彩万树园图诗文六方套瓶”,此瓶造型新颖独特,是一件形、釉、彩、饰俱佳的器物。它的瓶身为六方形,由大、中、小三只瓶组装而成,瓶高分别为 43厘米、30.5厘米、24厘米。通体以粉青釉为地,以粉彩、洋彩描绘万树园及乾隆帝游园诗文。从瓶上自题诗句“松云佛日丽,山殿御风凉。几席尘嚣远,琴尊坐啸长”的描绘的万树园,依山而建殿宇亭阁和古木参天等景观分析,该器应是仿万树园而专门烧制的。此瓶将诗、书、画集中于瓶上,画面新颖、自然。特别是万树园图采用了西洋绘画技法,绘工精细,景物清晰,色彩丰富,使人物、殿阁、山川、林木均具有立体感。这种把我国诗、书、画与西洋绘画技法结合于一体的装饰风格,是乾隆时期洋彩最突出的特点,并使洋彩的装饰技法在装饰艺术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以上三件洋彩瓷器,现藏故宫博物院。
乾隆洋彩瓷器上的图案装饰,除具有浓郁西洋风味的万树园图、白头翁、绶带鸟、蝴蝶花卉、西洋仕女等纹饰外,还有以中国传统的吉庆纹饰为主要装饰图案的器物,如:“绿地洋彩九桃纹贯耳瓶”,瓶体丰硕,端庄古朴。瓶身以绿釉为地,以洋彩绘九只硕桃及四只蝙蝠,寓意九桃五蝠象征多福长寿。这种以九桃五蝠为主体图案的装饰也常见于清官瓷器。
清宫制瓷的装饰图案是按宫廷提供的原样进行烧制,因此装饰图案的画法与宫廷院画相似,所绘画的人物、山林、亭台、阁楼、花卉、林木、飞鸟等图案造型,画面层次和设色的技法,都与院画技法相同,且装饰图案与清宫内务府“如意馆”所收藏的绢、纸本的同名的成套装饰图案亦相同。由此可见,乾隆官窑洋彩的绘瓷艺人当时多是被征调来为皇帝进行艺术创作的匠师。所以,他们在制瓷过程中,竭尽全力,以巧夺天工的手段塑造完美的宫廷艺术,使乾隆时期的彩瓷具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