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帽筒有哪些?

太叔凡昕太叔凡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帽筒也称“成帽桶”,是清代创制的一种陈设观赏瓷,有长、短之分。筒身一般光素,不施釉,露砂底,有的绘有简单的花卉。帽筒最初是为了陈设和保护帽子而制作的,流行于清道光以后,光绪、民国时期尤盛。造型筒状,上有盖子,分为大小两种,大者用来放帽子,小者用来插帽缨。

帽筒的出现和清代男子戴帽风尚有关,帽筒流行于清中晚期,光绪年间尤为盛行。清初入关后,强制要求汉族男子“剃发留辫”,并统一了冠服制度,发辫垂后,取代了结发上耸的发髻,使帽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样式的帽子层出不穷。为保护这些礼帽和便于陈设,于是出现了这一独特的陈设用瓷——帽筒,一般在大门两侧的杌几上或炕几上陈设,用于收存、放置帽缨、帽饰和礼帽,以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帽筒与其它陈设瓷一样,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区分范围,也常用来插花及陈设其它物品(如折扇),成为单纯的陈设欣赏瓷。清末、民国时期,帽筒已成为陈设品种中的主流。

官帽筒

官帽主要指纱帽、草帽。所谓纱帽,就是乌纱帽,是中国古代官僚的官帽,也称乌纱冠、纱冠。此帽在唐及唐以前是庶人所用,自唐以后才成为士人及官僚的服饰。明代及清代初期,官员统一戴乌纱帽,并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如颜色、帽翅等。帽筒正是用于陈设该类礼帽的,因此,一般筒口做得较大,筒体也相对直通,多为一格,故被称为“官帽筒”。

草帽筒

草帽主要指暖帽、便帽等非正式的便服帽,是清代晚期出现的形式,因此比官帽低一档次,陈设时较官帽随意些,所以草帽筒一般分多层,每层的筒体较扁,上盖较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