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窑变瓶是什么意思?

农薇绵农薇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窑变之说,系源于明末清初。因陶瓷器在烧制中,釉色的变化是烧窑人所意想不到的,即所谓窑变。清雍正朝的督陶官唐英对窑变曾有生动描述:“釉之内红(红釉)、青(蓝釉)、紫(紫釉)诸色,因釉之薄厚,火之侯[音hóu,通候],交融变化,颜色宝映,光彩陆离。”所以,人们称那些釉色美丽异常者为奇釉或窑宝等。

清代康熙至雍正时期,窑变釉的制作已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尤其是雍正时期的窑变釉制作,以仿钧窑的玫瑰紫效果著称于世。当时唐英督制的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窑变釉瓷器,釉色异常丰富,不仅有玫瑰紫釉,还有蓝、红、月白、深红等色。各种釉色互相交融渗透,流纹清晰,有的蓝、白交织恰如蔚蓝的夜空布满了繁星,有的红、紫、月白、深红等各种颜色相互掺杂渗透,呈现彩虹般的奇丽景观,真是如火似翠、恍若天工独成,美丽无比。因此,窑变釉也成了当时著名的品种之一。

窑变釉的烧制方法,是先在素胎上刷上一层极薄的淡青色底釉,然后在上面施加紫、红、月白等色的稀釉,依靠烧窑时所产生的温度和气氛使釉色自然变化而成。但这种高温釉的釉性极不稳定,很难控制,所以要烧出一件出色的作品是很困难的。所以,尽管清康熙、雍正朝烧制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窑变釉瓷器,而窑变釉真正的制作高峰期则是在清乾隆年间。因为这时的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从成瓷的质量还是从烧制的数量上都超过了清初时期。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大部分窑变釉瓷器都是清乾隆时期烧制的。进入清嘉庆、道光年间,瓷业开始走向下降,生产日见萧条,窑变釉的制作也日渐衰落。

清代各朝所烧的窑变釉瓷器,大多为瓶类或尊类物品,器物相对造型简单,瓶身光滑规整,线条流畅明朗,与清末时某些造型繁琐、装饰繁琐、线条繁琐等繁琐成风的情形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