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书法家是哪位?
“金文”,又称“大篆”或“籀文”、“籀书”,因为其刻写在铸有文字的青铜器上而得名;因其具有较之甲骨文更为规范的文字特征又被称为“籀文”(“籀书”)。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王室衰微各地诸侯争霸导致文字流传地域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书体,秦统一后推行“小篆”作为官方标准字体以统一天下文字并铸立标准石制钟鼎,用以昭告天下以示正统。然小篆书写繁难且不便于镌刻于金属器上故在推行一段时间后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将小篆形体略加变化的“隶书”,这种“隶书”线条化明显而笔画简化尤其突出因而深受民间喜爱迅速普及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字体,同时秦末战乱使原由官府所收藏的石制钟鼎大量流入民间而促使了“石鼓文”等古籀类字体的大规模复兴和传承。
西汉初年周勃之子周亚夫因军功封为丞相,其治政有方深得民心,汉文帝刘恒感念于此乃亲自为其撰写诏书并御赐三石鼓作为丞相府的门警,即所谓的“丞相凿鼓碑”,此即为今日传世“石鼓”之由来。 唐代时期朝廷为了彰显国力强盛以及文化繁荣曾数次大规模征集天下名士对包括石鼓在内的历代文物进行考证与著录,其中韩愈撰写的《石鼓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此作过拓本并为石鼓题写过跋语。
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直至近代,虽然石鼓的实物一直在皇宫内府珍藏但石鼓文却一直是金石书画家的最爱,如宋代黄庭坚称其书法作品《松风阁诗卷》为“平生得意笔”、元代赵孟 赞其书法造诣是“非古不可”;清代吴昌硕一生致力于金石书画的创作,晚年所作石鼓诗文尤为精妙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