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书法如何?

水晶晶水晶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鲁迅的字“没有功底”、“不是正儿八经的书法家”…… 嗯,这话对也不对。 “功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事某项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能力。那么文学家的“功底”是什么?是创作的能力,而不是写字的能力(除非他打算出字帖);同理,画家的“功底”也应该是绘画的能力和技巧。因此,不能因为文学家不擅长书法就断定他们的书法“没功底”——他们可能连“功底”是啥都不知道…… 所以我并不认同此题下有些答案的观点——如果文学家非得有“功底”才能称为文学家的话,那现在还有几个文学家呢? 至于是否“正儿八经”、是不是书家,我想题主问的是“怎样评判一个人能否称之为‘书家’”,而非“这个人在当今社会是不是书家”吧?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书法史上一大现象——“文人书家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从汉代开始就有“书家”的概念了,那时所谓的“书家”是指专门从事书写职业的人才,也就是“文字工作者群体”的意思。但到了唐宋时期,由于“文人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儒家思想中“修身养性”、提倡“文以载道”等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书法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看一个人的实际书写水平,而是看他的修养与人品——这时的“书家”与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其实,“文人书家论”的出现并非是偶然事件或什么历史巧合,它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当时正处于一个由盛转衰的大变革时代里——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被破坏导致商品经济发展迅猛、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政治上: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农民起义等一系列内忧外患使得封建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渐超过了对物质生活的渴望,而“文人书画”这种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彰显身份地位的艺术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追捧的对象啦~所以说啊,要搞清楚一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及其背后的原因才行呀!哈哈~

优质答主

他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是很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拿他写的“老当益壮”来举例吧(摘抄自《鲁迅全集·书信》第1206页) 第一张图片是民国时期的报纸上刊登的照片,第二张是他给许广平写的信上的落款,第三张是他的手迹照片,第四张是他在上海鲁迅故居里的一角照的影儿……

以上图片由 @李雷不睡 于微博中发布并允许转载至知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