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法是什么?
兰亭序是唐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碑帖,又名《临河帖》、《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的兰亭修禊,时值三月春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赋诗唱和。王羲之为他们的诗作写下了这篇传世的佳作——《兰亭集序》。 唐太宗李世民极为喜爱此帖,曾命唐人临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但始终觉得摹本总不如原本,后来,他得悉原迹藏在东都的弘农王宫中,便遣御史萧翼赴洛阳假借观书之便,从王府掌书的监门吏冯孝格手中窃得此帖。贞观十三年(639)太宗下诏将此帖藏于昭陵,在墓前建有兰亭大帖石龛,以保存这件传世之宝。此后唐代又有人刻过拓本流传于世。
北宋以后,由于战乱的破坏和人为的损毁,真迹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能见到的只是后人钩摹的拓本或摹本。 《兰亭集序》有诸多版本,历代都有名家仿笔,其中以“神龙本”最为知名,也最具收藏价值。 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所有《兰亭序》都是摹本,而最早的摹本是唐初著名书法大家欧阳询所创,名为《定武本兰亭》。宋徽宗也参与摹勒并题跋,可见其用心程度非比寻常。据记载,宋高宗还曾藏有《定武本兰亭》真迹,可惜已失传。 在历史上,除了被奉为国宝外,《兰亭序》也被视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隋炀帝杨广酷爱王羲之书法,得到后视若珍宝,专门建造了宏大的兰亭寺来供奉,并将此帖赐予重臣杨素珍藏。
后来李渊起兵反隋,军师裴寂将杨素的兰亭图卷献给李渊,以此作为投名状。 李渊大喜,当即下令收藏。 及至唐太宗即位之后,对王羲之的法书倍加尊崇。为了收集王羲之的真迹,他曾多次派遣使者寻访天下王羲之的墨迹。后来终于得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并将其当作国宝一样藏于昭陵之中。 然而到了晚唐时候,《兰亭序》却突然不翼而飞,这引起朝野震惊和关注。原来这是武则天所为。她怕百年之后传给李唐后人,所以派人掘开了昭陵,偷走兰亭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