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俗气指什么?

窦美琳窦美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雅和俗,自古有之。《世说新语》里有记述:“魏文帝尝问宣帝云:‘卿忆试佐鹿门君居止字,得几何?’对曰:‘臣到日即题之。初不犹豫,本欲示奇,故不复记忆也。’文问所题作何?云:『臣作《王命论》。』” 这里讲的是曹丕向司马懿打听他早年当太傅时,学生写的字的数量,结果司马懿说当时是随便写的没有数。后来曹丕又问司马懿写的哪篇文章,司马懿说是《王命论》,并认为这篇文章不是刻意去做的,因而能写得自然。

这是对于文人来说的,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呢?东汉赵壹《刺世讥》中有这样一段话 “今之学士,非高才也,学穷后素之业,非卓尔也,绝言乎意表之外;也斯远志于方外者也,非吾徒也,行非隐逸,求异于世,亦为非士。”大致意思是说当时的读书人要么没有什么才华,要么是思想很古怪难以理解的人,总之不是人才。 这都是说明魏晋时期人们都追求一种清雅脱俗的气质来作为衡量人的标准。那么书法上也是这样,从王羲之开始就有尚简的风气。而钟繇的书法则与王氏相反以繁复著称。东晋王羲之说钟繇的字“势尽如兵阵儿收,字势尽如此”,也就是说他的字到了最后就像一匹快战的马收住缰绳一样,给人留下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所以后人评价他的字为“钟隶”。南朝的刘宋王朝的王僧虔更是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可以说是将人的精神风貌引入了书法之中,这就更加明确了文人雅士在书法上的追求方向及审美观。

优质答主

这个“俗”字我深有感触,因为我的字也有这么一句评价,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主观的评价,并不是客观的评判标准。 比如我自己练习的字,有方笔、圆笔还有行书都有;而有的同学写的字可能都是横竖撇捺等线条,虽然整齐美观但是没有自己的特点(当然不排除一些字体)。 我自己写的字,在写的时候我会思考每一笔画该怎么写或者该怎么布置,这样出来的效果才好看;如果写得千篇一律,那么在我看来就是很丑。 如果把“美”作为一个量化指标的话,我想每一个练习写字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量化的数值;但如果是以“简”“易”作为衡量标准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我们学的是汉字的书写而不是日本文字,所以我觉得每个字应该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和形式美感才是正确的方向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