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是什么书法?

班志新班志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楷”是古代楷书和正书的通称,如《宣和书谱》卷十九载有王羲之的行、草、真、行之书,但无一例外都以行楷书立论;《淳化阁帖》中的王献之、谢安等人的作品虽以行书为主,但无一不以行草书入册,而米芾在所著《兰亭帖十跋》中,则将《十七帖》定为真书。古人对楷书的这种定义是以书写效果为依据而不考虑其点画形态的具体特征的(例如钟繇和王羲之一人就有隶、草、行、楷数体)。从现代标准看,这些古人在很大程度上把今人称做行书的书体当成了楷书。 由此可知,所谓“魏碑”其实是一个与时代不相干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结体上接近楷书而在点画上保留隶书笔意的民间书体。这种书体的出现既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趋势,又使得民间出现了大量能够继承汉隶传统的书法家,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

至于说后世学魏碑者多不能得古人神髓的原因,我认为除了审美趣味的差异以外,还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后代的工匠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大多只具备临摹的能力而无创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只能像后人学习二王那样去追求形似的摹本而不是像魏碑的创造者一样去进行形变的创新;第二,随着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范本,于是更多的人选择购买字帖而不是自己花时间临帖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嵇良嵇良优质答主

这个“字”不是书法家写的,是刻在石头上的字! 《广林》中关于字的定义解释为:凡以笔迹书者谓之字。——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字了。 这里把狭义的汉字称为字是指:用毛笔书写的、成形的文字符号——比如王羲之的字(王之字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等);颜真卿的字(颜体字代表作有《祭侄文稿》等等不少作品)…… 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而已。 至于题主问到的“石虎字”也就是指这些内容写在石头上的字。这种字体一般也称之为石刻(碑文、摩崖石刻等等)或者碑拓(拓片,即从石刻上翻过来的复制品)。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不必太纠结于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字”(当然如果题主就是想知道的话,请参见前引百度百科词条里的定义部分)。 因为即使不这么认为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