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石头会有翡翠?
什么是翡翠? 翡翠是一个玉石的名字,全称是“翡翠玉”,又称作“翡髓”“翠”或“翠玉”等。它是以硬玉矿物为主体组成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集合体,同时含有铬、铁、锰、钙、铝等20多种元素。由于微量元素的成分和含量的变化,使得形成的翡翠具有不同的颜色表现,如红色、黄色、绿色及无色透明等等。 那么,为什么在自然界的石头里,有的石头里面会含有翡翠呢? 这就要从翡翠的成因说起了。 目前对于翡翠的成因主要有四种假说:
1. 火山喷流沉积作用: 在600百万年到290百万年以前,位于现今缅甸东北部与我国云南西部边境地区曾发生过强烈的火山运动,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物,这些火山喷发物经过后续的搬运、沉降、固结成岩等作用,就形成了翡翠的初始原石——硬玉岩(或称辉石岩)。有些翡翠的原石表面还存在着一层风化的外壳,被称为“皮壳”,这层皮壳的形成与火山喷发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熔融状态的硅酸盐液体沿着缝隙或裂隙涌出地表时,如果遇到空气,液体的表面就会很快凝结形成玻璃质,这时如果遇到水,则进一步结晶为蛋白石。而那些没有来得及渗透出去的硅酸根离子,便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硬玉岩。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原石的成因理解为“先成岩-后成宝”。
2. 沉积改造作用: 指原生矿床经后期地质作用改造而成为宝石级翡翠的过程。在形成之初,这些原生矿床主要是由黑曜岩、辉斑岩组成,后来由于区域性的构造变动,使这些岩石发生褶皱和断裂,部分沉积岩被挤压向地面隆起,部分侵入岩上升至地表,同时在凹陷地带接受地下水对其溶解、渗滤、淋滤而成翡翠。
3. 次生充填作用: 是指原生矿床遭受变质作用以后,其中的黑曜岩和部分辉岩受水分、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产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矿物,并随着岩浆循环填充到原有的裂缝中,最终形成现在的翡翠。
4. 岩浆结晶作用: 指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却固化形成晶体,继而形成坚硬的玄武岩,部分玄武岩经变质作用转化为辉石岩,进而形成翡翠。 但以上的几种成因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翡翠的形成原因,或许每一种翡翠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条件。而且,上述的四个假说是相互关联而又各有侧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