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能变绿?
翡翠是由许多矿物聚合而成,主要含有硅酸钙、铝、钠等成分。其中铬元素能使翡翠呈翠绿色,锰和铁元素可使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若铬元素含量适当,则会形成淡绿色的“祖母绿”;而若富含铬元素,则会产生深绿的“孔雀石”或“绿色宝石”。 而若在加工过程中,翡翠内部的结构受到破坏,使得里面所含矿物溶解于溶液中,然后再重新结晶,那么就有可能形成“黄雾”或者“黑雾”——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优化”处理措施之一。
除了上述两种原因会导致翡翠变绿外,还有些商家声称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使原本带色的翡翠变得更鲜艳夺目些——即“浸蜡”处理。 “浸蜡”是否真的有效呢? 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翡翠饰品都经过“浸蜡”处理了,否则光秃秃的一块玉料肯定缺乏美感。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处理方式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所谓“浸蜡”,其实就是把无色或少色的翡翠放入一种特殊配方的液体中浸泡,使其表面沾上一层薄薄的蜡膜。这层蜡膜具有很强的粘性,可防止翡翠与外界的气体、液体接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当翡翠经过长时间佩戴或是清洗后表面可能沾染上灰尘,也可以用湿布轻轻擦拭,再用干布擦干水分即可还原其光泽亮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