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冷热有何关系?

红舒桐红舒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刚好最近写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就拿来引用一下好了(文中图片均为天然 A 货玉料,请知悉!) 要回答这问题,得先讲下为何会有“冷翠”和“热翠”的说法。其实这说法是依据对硬玉岩(也就是翡翠原石或翡翠结晶体)加热或者冷却试验得到的,具体可参考这篇博客: 从上述实验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从 20 度上升到 1600 摄氏度),翡翠的结构会逐步发生变化,最终形态由纤维交织结构变成粒状结构,而且结构变化过程中还会出现重结晶现象。这种改变在科学上被称为「相态变化」。 而经过相态变化的翡翠,内部结构和颜色都会有所改变。高温下,原本纤维交织结构中的色带会因为重结晶而模糊;但当冷却到一定温度后,色带又会重新分化出来。这种现象就是「高温褪色,低温着色的循环往复」。

基于上述实验结论,人们发现当翡翠原石的质地相对细腻,水头较好时,通过加热至 500~600℃左右即可出现较为明显的「热晕现象」——原本深绿色的翡翠会出现淡绿色调,甚至呈现阳绿色。此时如果继续升温,绿色的色调则会逐渐褪去,最终遗留的只能是白色晶粒。而如果将其置于低温环境中,则又会重现绿色。当然,这些变化都是缓慢的,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效果。于是,一种新的称呼就此产生: 由上可知,所谓「热翠」和「冷翠」其实都是对于特定品质翡翠的原色描述——“热翠”指的是处于「高温褪色,低温着色」循环过程中的翡翠,颜色为淡绿色调;「冷翠」则指的是最终处于「低温着色」状态下的翡翠,其色调呈阳绿色。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热翠」与「冷翠」的概念只存在于理论之中,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现实情况要更加复杂得多。首先不同部位的翡翠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所以并不会遵循相同的热处理过程;其次有些翡翠可能会同时具备高温褪色、低温着色的双重特点,故而无法明确区分其究竟属于「热翠」还是「冷翠」。我们在实际购买的过程中,不必过分关注翡翠究竟是「热翠」还是「冷翠」,重点还是要多看多摸多感觉。

松山亭松山亭优质答主

有 比如,在冰柜里放一天后,拿出去晒一下午,表面就会有一层雾一样的东西; 但是把刚切出来的毛料放在热水里烫几分钟,拿出来就马上有雾气了~! 所以热涨冷缩的原理是不成立的。。。这跟密度有关系吧,但是与温度无关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