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任秋颖任秋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很久很久以前,缅甸出产一种质地细腻、颜色鲜艳且透明的玉石-----缅甸玉(古称“岫玉”)。后来因为产量稀少,所以这种玉石的价格也逐渐攀升。到了明清时期,缅甸玉就已经相当名贵了。 但真正让缅甸玉(翡翠)身价百倍是因为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的帝王乾隆有一个特殊的喜好,那就是爱玉,而且这爱可不是普通的爱,而是极尽奢侈之能事!用现在的话来说乾隆绝对是标准的“骨灰级粉丝”。

据说当时宫里专门有一位负责制作首饰的巧匠,名叫潘秉衡,专司给帝后和王公大臣们制作各种玉器。由于用料上乘,做工精细,所以深得众人喜爱,尤其是乾隆爷更为珍宠有加。为了表示自己对翡翠的喜爱,他还亲自作诗赞美缅玉——“密勒佛岩兮翡翠多,采琢莹洁兮成器博……良工精制而臻完,彩焕射目兮腾辉灼……” 不过,这些所谓的缅玉其实大部分都产自我国的云南地区,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缅甸。这是因为在明代末年,云南保山地区的玉石矿被开采殆尽之后,那些玉石加工工匠就顺着怒江一路向北找到如今著名的腾冲一带再向西进入缅甸境内寻找新的玉料。

据说这些人的到来着实吓坏了当地的土著民族,因为他们带来的刀具实在太厉害了,随便一刀都能削铁如泥,因此当地人也称这些人为“砍刀民族”。最后,这些“砍刀民族”终于在缅甸西北部的密支那地区找到了理想的玉矿并开采出品质一流的宝石级玉石,从此开启了中缅玉石贸易之路。

原家瑞原家瑞优质答主

翡翠的称谓和开采利用在明朝中晚期出现,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翡翠进入清宫是在清朝中期,距今260余年。

明朝中晚期至清朝中期,开采的翡翠多为粗货、次品或边角料,高档翡翠多在晚期进入清朝和民国后出产的。因而现代所常见的清宫旧玉的翠玉首饰,其成矿年代也多应归属在近代这100多年。由于古代开采运输的局限性,所以当时开采的翡翠出产量均不大,其翡翠成品大多都是使用带青色的低档及中档材料制作的。

因此,“老玉”、“老坑”都是说其制作年代的老,但不是说翡翠成矿年代老。因此在收藏和鉴赏老坑翡翠首饰时,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好“老坑”一词的时代概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