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翡翠玉如何分辩?
“a货”是行内语,指天然未经过任何人工改造的翡翠;而“b 货”和“c 货”则是指分别经过漂白、染色或注胶处理的翡翠。在鉴定证书上,也会注明是否“a 货”,如果注明“b 货”“c 货”,则表示该翡翠经人工化学处理过。
1.看颜色:天然的翡翠色泽柔和、明亮,有润泽的感觉,而处理过的翡翠则会显得颜色过于鲜艳,看上去有些“刺眼”;同时,可以仔细观察是否有色根,即颜色的起点和终点,如果是天然的话,色根是会逐渐渐淡的;也可以将一滴水滴在翡翠表面,如果水很快消失的话,说明其透气性差,有可能是假的。
2.看结构:天然翡翠的结构一般比较清晰,排列有序;而B 货C 货则是经过高压清洗填充的,结构会比较模糊,并且存在缝隙。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高档的天然翡翠也可能会有细微的填充物,但是经过抛光打磨之后,这些细微的填充物就看不到的了。需要仔细观察。
3.听声音:用金属棒轻轻敲击翡翠的表面,如果是天然的话一般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如果是b 货或者 c 货,发出的声音就会相对比较低沉。不过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翡翠被浸湿后,表面会产生一层水膜,这种情况下声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4.测密度:利用比重计来测量翡翠的密度,然后与标准参考值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5.察印记:一般在真品翡翠的表面都会刻有鉴定机构的检测印记和生产日期,如果是新做的假翡翠会留下雕刻工的印迹,如“xxx 雕”“xx 制”等,而天然翡翠表面一般不会留下痕迹。 还有简单实用的办法。例如在柜台上面用力地摔一摔,如果有假的,肯定会有裂纹;再就是拿打火机烧,如果冒黑烟,肯定是假的。
根据天然翡翠的颜色、透明度、质地、造型以及其天然特性并参考其它各种玉器和玻璃仿制品,我们总结出一整套“翡翠玉器检测与鉴定方法”。此方法通过眼看、手摸、测试、浸液、鉴别等步骤来对翡翠玉器的材质和质量进行判断。本方法具有简单、实用、快捷和准确的优点,可对翡翠和A、B、C货玉器准确地区分与鉴别。
鉴定翡翠玉器的真伪和质量首先要了解翡翠玉器的结构、质量标准及其它物理性质。天然翡翠玉器以其“翠”色、“水种”、“地子”的好佳而品质尤优和价值昂贵,翡翠玉首饰的选配同样以此为最高标准,其价值高低也基本按照此因素排位。翡翠玉首饰选配和鉴定的顺序是:
一、颜色:翡翠玉首饰的颜色是选配、鉴赏和鉴定翡翠玉器真伪并判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颜色和色调的翡翠玉件应按不同档次和相应价位考虑选配,一般翡翠玉首饰颜色的优劣档次次序是:绿、紫罗兰、紫牙乌、芙蓉色、黄翡、红翡、白底青、水白底子等。根据颜色的艳丽、鲜亮、明亮、暗沉及色调判定其市场价位。
二、透明度:翡翠玉首饰“水”与“干”是区别透明度优劣的普通术语。透明度好的翡翠,其光泽明亮、晶莹清润并具有玻璃光泽,市场称之“种老”,透明度差的翡翠光泽灰暗不晶莹,市场称之“种嫩”。翡翠的透明度档次次序是:玻璃地、蛋清地、琼脂地、白沙地、糖青地等,透明度的优劣也是翡翠玉器的档次和价位的重要依据。
三、质地:翡翠玉首饰质地的粗细与结构疏密程度决定翡翠玉器价值的高低。翡翠玉器的质地可分为:细腻滋润、细嫩、中粗、中等、粗大5个档次,翡翠玉器的结构为纤维状交织结构,其肉眼鉴定的结构疏密程度分为:十分紧密、紧密、较紧密三个档次,这种质地和结构的组合档次优劣对翡翠的市场价位亦起重要影响。
四、雕刻工艺与造型:翡翠首饰的“工”即是雕刻工艺,高档翡位应以工艺精美的高档翡翠首饰为主。
五、件重和造型:翡翠玉器的重量越大质量越优价值越高,“克价”也越高,翡翠的造型与配器的美观程度也是高低档次的考虑因素,并对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克价”=总价值÷件重(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