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产地在哪?

卞武卞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第一次知道紫砂,是在高中历史课本里。那时正逢初中毕业,临近开学,我在书店里随意翻看,看到这本书就买了下来,还写了读后感(现在看着简直不堪入目)。 后来上了大学,有段时间迷上了茶艺,在图书馆看了很多有关茶的书,其中有一本张宏儒的《壶中世界》,里面有很多关于紫砂壶的知识,虽然现在很多都已经记不清了,但书中配了很多精美的图片,让我对紫砂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不过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紫砂的产地在哪里,只记得书中有提到丁山这个地名,就傻傻地以为是指江苏宜兴的丁山镇。 直到大三那年,我去云南丽江游玩的时候,在一间小酒馆里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壶,店主说是云南建水陶,我才终于明白了“建砂”和“宜砂”的区别。

回去之后查了相关资料,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原来宜兴所产的紫砂并不叫“紫砂”,而叫“宜兴紫砂”,由于产量大,所以价格也比较低廉;而云南所产的紫砂才真真的叫做“紫砂”,由于工艺较为复杂、产量较少,所以价格也很昂贵。 至于为什么要区分这两者,因为有些人认为,只有宜兴所产的紫砂才是正宗的紫砂,而其他任何地方的紫砂都不是。这种观点未免太过偏激,当然,我并不完全认同。

我觉得紫砂就是来源于江苏宜兴,然后传至世界各地的一种材质,至于为什么会在世界各地流传,并受到众人的喜爱,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况且,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既然要追求完美的材质,那么又要保持手工制作的特色,也许有些难以两全,但我们要尽量做到完美。 所以,不管怎么样,我希望各位喜欢紫砂的朋友能多支持我们宜兴的紫砂艺人,让他们能有更好的创作环境,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公会娟公会娟优质答主

紫砂器,是用紫泥、绿泥和红(紫)泥在加一定比例的石英,按照一定工艺流程制成的,因其色调多紫红色亦称紫砂陶。紫砂器的制作历史,过去认为创始于北宋(公元960——1126年),因为乾隆年间陈奕禧在《陶雅》一书中,称紫砂器“宋人已有”;又说雍正(公元1723—1735年)时在河北省钜鹿县曾发现过北宋时的窖藏紫砂器,其实雍正时在钜鹿县所发现的紫砂器,当属元代或明代之物,因为据地质学家勘察,钜鹿县在元末为水淹,而明嘉靖年间(公元1521—1566年),曾有人到水底城中去过,见水才没膝,由此可知钜鹿县沉在水里的古城,至明代中期水深才一、二米,而北宋末离那时已近千年,不可能千年水淹的古城,还有仅过双膝的水深。所以钜鹿县水城中出土的紫砂器,应是水城淹没时的器物,即应是元代或明代之物。

现在已知,紫砂器始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05—1566年)。明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称“金沙寺僧”、“供春”为创始者,这纯属赞颂名人而不足为信。清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称“余从昆始,肇自陶唐”,更是无稽之谈。现在能见到最早的紫砂器,为1976年宜兴县金沙tb出土的树瘿壶、僧帽壶和提梁壶三件紫砂器,从并同出土的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墓志和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的白釉瓷瓶来分析,这三件紫砂器,当为明代中期之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