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少书画家?

熊凯越熊凯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17年度全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中,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22处,有55.4%的建筑存在火灾风险; 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99处,有60.2%的建筑存在火灾风险; 全国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852处,有46.3%的建筑存在火灾风险;

全国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939处,有44.7%的建筑存在火灾风险——合计起来,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文物保护建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 而在这些文物建筑里,有许多还是我国的著名寺庙道观和名山胜景。比如佛教四大名山中的五台、普陀、峨眉和九华山,又如武当山、青城山、黄山等著名风景区里的道教宫观,或者齐云山、玉皇顶以及玄天岭等知名的禅宗寺庙。

这些建筑由于历史悠久且多有文物价值,受到国家的特殊保护。但是在防火安全性上,却令人十分担忧。 另外,根据《中国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至2017年我国从事各类消防应急灯具生产的企业已达到800多家,而到2021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200多家。 如果再加上各类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产品,以及灭火器、消防水带等灭火工具的生产,我国消防产业市场规模更是庞大。 而如果从艺术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则更令人感到吃惊。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查标准》, 传统美术类包括绘画、书法、篆刻、雕刻、陶瓷工艺、编织绣、染织、首饰制作、乐器制造、金属工艺、塑料工艺、印刷、包装、文具用具、家具、建筑装饰及其他等16个类别。其中建筑装饰及其他类别中又有吊顶、墙纸壁布、隔断、屏风、门窗、窗帘、灯具、漆器以及其他等8个子项。

按照这样的划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人中,至少有半数以上从事的是艺术创作或技能工作(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会认同自己的身份)。而只要再细看他们的职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制作成品,而这些作品往往体积较大,材料属性易燃,操作过程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只要技术足够先进,任何危险都可以解决。但是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我们的防火意识、消防设施还是技术措施,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

以高层建筑为例,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在高楼层内安装阻火分户墙和独立式自动喷水灭火装置,至今绝大多数新建高层楼宇都设置了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而且每隔一层都有紧急出口。而我国的大部分高楼,都是近年来兴建的,不仅逃生设施严重缺失,有些大厦甚至将通风口的进风侧用不锈钢板完全封闭,使火情一旦产生,根本无法控制。

冀红蓉冀红蓉优质答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民族文化艺术中,书法和绘画始终放射着不朽的光辉。中国人在文字的发明和书画艺术的发展上,对人类历史上曾作出过巨大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国际友人赞赏莫衷一是。中国书画的作者,人数既多,而且在世者仍不乏其人。尽管如此,编撰中国人名大词典之类大型人物志书,收录书画家,仍以故去者为宜。当然,如遇特出者,生者也可酌选,但不可泛滥。本辞典遵从这一原则,故收录的明清书画家,共3618人,约占《中国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所录自汉至清书画家总数4608 人的78.5%。但其中择收的部分现代著名书画家,仍不足现存的1/10。生者选录也难于十全,此系大典选录人物无法解决的矛盾。

从本辞典收录的书画家统计数字,可以发现,清代占70% 左右。这是因为:从严格书法艺术意义上说,汉时篆书还未出现。隶书盛行于两汉,晋代开始由隶书演变为楷、行、草三大体系。楷书在隋唐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文字。此后近千年里,楷书仍是书法艺术的主流。故收录的2000 年前的楷书家,寥寥无几,而且记载简略。两汉至唐有隶书家、篆书家和行、草书家11 人。宋、金和元代680年,有76人,仍不足唐的1/4。直至明、清的529年间,书画作者异军突起,作者猛增,尤其是清代达到顶峰,远远超过了之前的2000多年,占全部书画家人数的70%以上。其原因是由于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文人学士、官僚仕林大有人在,文坛出现“公安派”、“桐城派”和“京华派”和“扬州八怪”、“海上三任”、“海派”等著名书画家,人数急剧增倍。此外,由于清朝统治者采用笼络政策,明、清帝王对书画家又格外垂青,给予优厚的待遇和官职。于是,文人、书画家倍感皇恩浩荡,更以倾毕生精力刻苦磨练精湛的书画技艺。

本辞典所载明、清书画家,除少数王公贵族、官宦子弟外,绝大部分是平民百姓,不少还是家境贫苦、终身穷困潦倒的寒士。他们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卓然特起”、“风流百代”不是靠家族的“家世清白”、“世代簪缨”、“勋荣奕叶”和“书香绵远”,靠的是“好学攻书”、“笔耕度日”的苦练。尽管他们“家道中落”、“家境困顿”、“家贫力学”、“家道大落”、“生涯窘塞”、“性贫乐圣”,但他们“博学好问”、“少勤学”、“好读书”、“少有志操”、“好学有文才”、“早知学”、“好吟咏”,“幼即好书”、“好文墨”、“好笔札”、“好临池”,“嗜学不倦”、“日以艺自娱”、“书益工”、“肆力临池”、“临池不辍”、“研精临古”、“日摹古帖”、“穷年临池”、“临池益勤”、“致力临古”、“学无间岁”,“好学如饥渴”。尽管他们“虽贫至丐”、“性豪任侠,颇嗜酒”,但仍不失“少慷慨尚气节”,“磊落不羁,好任侠,工诗词 ” 的本色。他们有的还“博通经史”、“学宏才硕”、“性颖悟”、“通经史”、“通儒术”、“好读史”、“工古文”、“明性理”,“性豪尚气节”、“性坦夷”、“性伉直”、“性慷慨”、“性旷达”、“性淳朴”,他们有的“雅敦风义”,“尤嗜古”、“尤尚气节”、“尤善谈论”,有的还“笃奉理学”。他们有的“嗜酒好游”、“善交游”、“善待人”、“善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