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是怎么画的?
现在我国的邮票,都是计算机设计的图形打印出来的。以前有过用手绘出图案 然后用雕刻机刻版,最后印制出来 的做法。 《庚申年》(猴票)就是手工绘制原大的图案然后刻成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就是用铅笔绘制的图案制作而成的。
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绘制规格是2.5*3.5cm的电子版图案——这个尺寸的图,在PS里打开之后,刚好可以铺满一个A4纸的大小——然后把这幅小图的各个元素用PS抠出来,留下底图,用来裁切。因为邮票要边饰,所以还要把花边用PS填充进去。
具体的设计,根据邮发部门提供的信息、要求设计一个或者是几个元素为主景,其他的元素为副景,并用合理的构图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由于我国发行的邮票,都带有纪念和宣传的性质,所以在描绘的时候,都要加入一些象征或者寓意性的东西在里面,如五星红旗,齿轮,麦稻穗等等,这些元素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加的。比如“长征”,就要加上五颗红星(代表五个军团),“郑和下西洋”就要加上海浪和远洋船只等等。
至于文字,现在用的比较少。如果是普通信件,就不用贴邮票了,直接用交邮费的方式发送就可以了。如果确实需要贴,就用热敏纸打印出需要的字,再用胶水或者浆糊粘贴在邮票上就ok了。要是电子信函,那就更简单了,直接输入字符,打印就可以。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水平、艺术表现力和社会舆论导向都可在方寸之间得到展现。一张邮票印出来的色彩是否鲜艳饱满,文字图案是否清晰锐利,与前期的设计制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邮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在邮票的制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序就是画稿,它也是邮票最重要的设计制作阶段。画好一枚邮票所要花费的心血和功夫并不比其他艺术门类轻松。邮票设计者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突出主题,因此,设计者拿到邮票设计稿本后,要围绕稿件研究专题内容,理解编辑意图,把握政策界限。同时,还需熟悉邮政业务和印刷工艺,收集相关资料,反复研读和思考,之后再草拟设计构图小稿,确定邮票设计的具体内容。草稿得到认可之后就要进入正式的邮票图稿创作。
在美术界,邮票的设计创作被形象地称为“在豆腐块上雕高山”。邮票的印张尺寸是540×370毫米,印在这么大的纸上,一版最多只能套印50枚邮票。所以邮票创作空间极其有限,邮票绘画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邮票画稿分为原图和正式图稿两个阶段,在原图阶段,邮票画稿的风格以标出准确内容为主,基本勾勒出邮票的主要构图,不必非常细致,一般以单色完成。在原稿得到认可后,设计者方可按照正式成品的构图进行设色创作。邮票的正式图稿尺寸是邮票实际印制尺寸的1∶1.3或者是1∶1.4。比如邮票的实际尺寸是30×40毫米,那么图稿的尺寸就为420×560毫米。只有图稿放大到这个倍数,才能把颜色和细节表现得准确到位。
邮票画稿以国画形式完成的有《奔马图》邮票,以油画形式完成的有《中国历代文学家(一)》邮票,水彩形式的有《植物》邮票,水粉形式的有《黄道婆》邮票,还有用粉印、粉版等形式创作的邮票。邮票图稿的创作要运用各种绘画手段,把各种艺术元素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在表现技法上,各种绘画手段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使每一枚邮票都变成富有创造性、艺术性的作品,以期达到宣传邮票专题内容、美化人民生活的目的。
如今,邮票进入电脑设计时代,许多设计师运用电脑进行创作设计。他们利用电脑将各种文字、图形、照片、绘画等素材经过拼接、着色、渲染,再经过专业后期制作,也可以创作出具象和抽象、平面和立体的图稿。但是邮票仍然是以传统的手工形式为主,因为大多数设计者还是习惯采用传统手绘方式创作,用电脑制作的正式图稿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