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如何祝裱?
国画的创作,完成之后需要装裱以成“成品”。 装裱又可分为新裱与旧裱,新裱是将一张全新的纸绷在画框内,称为“装裱”,亦称“覆裱”“镶裱”等;旧裱是将一幅已曾使用且较为破烂的书画进行修补完善再张贴起来,称“修复装裱”“装裱修复工艺”,这属于特种行业了,由于材料工具和手法技法都与新裱有异,在此不提。
1. 新裱 将一幅字画放在托纸上,用熨斗熨平(图1)。 图一 然后用白乳胶把衬纸粘在画上,注意不要留下接痕。 接着,将丝带系在画的两边,并用夹子固定。 最后,把这幅作品放进框子里,框子的制作尺寸要比作品的尺寸稍大。 2. 旧裱 对于旧的作品,首先要进行修复处理。如沾污,要用湿布轻轻擦拭,切不可用力揉搓或用水冲洗;如果破损较严重,需要采用粘贴等方法做相应的补救措施,具体可采用原稿重新拓印、局部复制、数码修复等方式。 以上仅简单介绍了“装裱”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其实其中的细节和技巧性还是很重要的。
立轴的装裱流程是:托画心、转边、接天地杆、上杆、上天地轴、装轴头。具体的装裱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
一、托画心
托画心之前要把画心用清水漂洗, 使其润胀,再用毛巾吸去画心上多余的水份。在画心的反面刷一层白芨水,再把宣纸也润湿,然后把宣纸覆盖在画心上,同样在上面刷一层白芨水,再用干毛巾逐一遍的吸净水分,并从四个角开始,慢慢压平,使其粘合。待画心干燥后揭开覆纸,即成托好画心。注意:画心一定要托好。如果托纸不托好,就要使画心遭受损坏。因为一旦画心在悬挂之时,由于纸张的收缩,使画心背面的浆糊脱落,画心必定会粘在挂轴的木杠上而无法取下来。
二、转边
画心经过托裱之后,四周要加上一圈镶料装饰,叫转边。这道工序是使画面更加美观大方,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转边的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宣纸裱, 一种是用绫锦裱,一般常用后者。在转边之前,要将需要裱嵌的绫绸,用清水漂洗一次,再润湿,然后铺在案板上,用刮板刮干后,将托好的画心覆盖在绫绸的上面,从一端开始,刮板由里向外地进行转移,然后逐一点压,使其粘合。待干燥之后,把多余的镶料裁掉,画心的天头和地脚分别各留7~10公分;两边各留5 左右。 有些国画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了突出艺术特色,往往在转边上镶嵌不同颜色的绫绸几道。但无论怎样,最后一道一定要以深色、素色为主。
三、接天地杆
天地杆也称天地头, 采用上好杉木或柳木, 用清水浸透,然后用火烤弯,再用细刨子刨去外层的硬表皮,这样制作的天地杆,可以避免开裂。天地杆的制作规格为; 长于画心两公分,比画心宽三公分。 在天地杆的截面, 用竹刀开上一个约一公分深的槽,将杆面涂上水粉或乳胶,与转好的画心粘合, 再用布条将天地杆的两端包扎起来。这样, 一幅完整的国画就制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