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中国日本哪个好?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问的是“铁壶”(注1),但大多数的回答却都避开了铁壶,而是谈起了日本茶道、中国人喝茶习惯等问题……这显然已经超出了“铁壶”的范畴,而进入了文化圈。所以,要比较“铁壶”,其实要先弄清楚两个问题:
1. 什么是铁壶;
2. 为什么要比较中日两国的铁壶。 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答案也就很明显了—— 从工艺上来看,现在的铁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冲压技术一次性成型的水壶,另一种是利用陶艺手法制作的茶罐。前者在工艺上与不锈钢壶、铝制水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通过冲压成型的金属制品。后者则更像紫砂壶,是通过练泥、陈腐、炼制、研磨、配泥、捏塑、晾干、烧制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采用哪种制作工艺,现在市面上的铁壶,基本上都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铁壶”了。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添加其他的金属元素,以达到增强强度和耐腐蚀性等目的。所以,现在的铁壶实际上已经是合金制品了。 之所以要比较中日两国的铁壶,原因也是明摆着的,因为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日式”和“中式”之分。且不说1368年前后的朱元璋废团兴散,以水代浆,直接导致了散茶(毛尖)的出现,以及后来绿茶、乌龙茶的崛起。单说日本的铁壶和中国铁壶之间的渊源,就够写一本厚厚的书了。
简单地讲,在日本江户时期,茶叶是从中国传入的日本贵族阶级的奢侈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所以,日本人在饮用茶叶的时候,使用的茶具也完全是中华风,比如:茶桌、茶椅、茶炉、茶入等等,无一不体现着浓浓的中国气息。
但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发现了铁矿资源,于是,依托本国民间发达的手工业体系,建立了冶金业和铸币业,而冶金业的副产品——生铁,又为日本陶瓷业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了对铁壶的改良,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短流、直腹、平底、无足。
到二战时期,日本铁壶的制作工艺已臻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国外输出(包括向中国出口),从而扩大了日本铁壶在中国的影响力。这一点和今天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为目前中国的铁壶绝大多数还是承袭自晚清或民初的风格:长流、细腹、环底、高足。至于日本人发明的短流、直腹、平底、无足的壶形,如今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