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的面值有什么?
现在的新邮票价是浮动的,和原来的面值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比如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特种邮票,这套邮票共5枚,图案分别是: 子鼠开天、鼠兆丰年、鼠衔金穗、鼠报喜讯、瑞雪梅香。 是描述老鼠的,当时中国人觉得这是很丑的动物,所以设计成了这么“丑”的图案。
但是这套邮票当年发行的时候却异常火爆,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什么呢?因为在这套邮票里隐藏着“福”“财”等文字(见图),当时很多人买这套票就是为了找这些字——有“福”字的地方就有幸福,有“财”字的地方就会发财,而把“福”、“财”拆开并组合在一起就是人们想要表达的“福运双全”或“福禄双全”的意思。于是,这套邮票在民众中迅速普及开来并且成为了当年的最受欢迎的邮票之一。
后来,这套邮票被用作贺年卡,在春节来临之际送到千家万户,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更为切实的幸福感和美好的祝愿。 到了2000年的时候,国家邮政局又重新启动了这套邮票的发行,并且加印了新版《庚申年》特种邮票。
邮票面值指支付邮资的货币金额,用以支付邮寄一件邮件的全部费用或一定费用。一般用数字表示,在数字前面冠以货币名称,后面加注“邮票”、“ postage”、“ stempel”等字样。根据各国国情和习惯,对邮票面值的标注有不同的写法,中国邮票上标有阿拉伯数字面值和汉字“邮资”两部分,中间用横线隔开。
初期邮政发行的邮票没有面值,在邮票发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在邮票上标明票面的面值。由于当时的邮政资费标准是以距离为标准,寄信到不同的距离的地点需要不同的邮资,所以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个相应的面值。
在各种邮票中面值为1分钱的确实存在,但不是指的普通邮票。普通邮票的面值一般是2分或5分,但航空邮票,军用邮票和机要邮票的面值都是1分(50年代初期),这和当时邮政资费为有关系。我国50年代初期在一些大城市之间寄航空信件的资费为1分钱,所以发行的航空邮票的面值也就是1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