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瓶的价值多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内无数品牌打出“奥运”概念进行宣传。 当时有个很流行的口号叫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为此耐克还出了个名为《Dream with China》的宣传片,国内也有不少商家以此为噱头打广告。 当然,最著名的广告要数百度推出的“旗手行动”,百度的广告词写得相当霸气外露——“百度,更懂体育”!
那么,奥运会到底给中国品牌带来了多大的价值呢? 2008年年中,一家名为“优士网”的招聘网站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以59.6万元的底价,拍下香港赛马会于2008年7月11日开锣赛的看台座位,然后发给用户。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家网站真的花了近60万港元拍得一个座位,然后再以邮件的形式将这个座儿的门票分发出去。这简直是把“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句话诠释到了新的高度……
据说,这个“史上最牛”票价的竞拍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网站的流量,而最终的效果也确实非常显著。仅仅一天的时间里,该网站的粉丝数量就增加了5万多,远远超过了平时的新增数量。 而同样在这一年里,淘宝上也出现了大量以“奥运商品”为名的产品,从服装到饰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根据淘宝当时的统计,仅“奥运商品”这一个品类在出售的宝贝数量就接近10万件,买家发布的评价总数高达38万余条。 如此海量的商品,难道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吗? 当然不是,很多产品都是直接进口美国的货,只不过换了个包装而已,其价格比起美国本土购买还要便宜不少。
京东、亚马逊也都在那个时候推出了奥运专款货品,其中不乏各种数码产品、运动装备等。据业内估算,仅在电子产品这一项上,中国的进口额就会达到18亿美元,比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彩排还要多4亿美金。 这些巨额的进口贸易给中国带来可观的GDP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比如,Nike在上海开设的第一家耐克工厂店就是在美国上市之后不到三个月里开张的;亚马逊也在广东投资设立了它的第一家跨境电商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