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币鉴定专家是谁?
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很多古钱币鉴定家,最著名的要数宋朝的崔宁、明朝的邵武、清朝的张寿伯等三人。而现代意义上的钱币学家则是从清末民初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人大多数都不是职业的货币研究人员,而是爱好钱币的士人或官僚。他们中有些人除了擅长于鉴定钱币的真伪之外,还对钱币的形制、尺寸、重量、材质等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心得;有些则对历代的钱币流通情况甚至社会经济有独到深刻的见解。由于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使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上成为有识之士所推崇的地位乃至金钱难以买到的“古董”。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古人对于钱的认识与今人截然不同,古人所说的钱实际上是指货币或金钱,它既可以是铜也可以是铅、锡或其他金属,当然还可以是纸墨笔砚以及其他任何可以当作商品交换媒介的东西(比如清前期和民国时期的烟土),但我们现在所说的钱就只能是铜或铜合金制作的铸币。所以我们现在再谈论“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语言环境,否则很容易引起误会。
1.崔宁(1027-1096年)字子玉,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著名藏书家。他生性嗜书如命,曾自言“平生有一癖好,惟书而已”,家里无论是屋前还是屋后只要有地就种上竹子用来储书,家里的墙壁基本上都被他用来挂书了。他的书房里更是到处放满了书,每当他读书读到兴致高昂时常常忘记吃饭睡觉。正因为如此,他被称为“书痴”。他对书籍的鉴别能力非常高,连皇上都经常向他请教辨别真假的问题。
因为他的学问和品德都很高,所以被宋神宗誉为“真儒者”,还曾经被召到朝廷讨论《五经》文字正误等问题。除了知识渊博外,他还善于写文章,与苏轼并称“苏崔”。个人著述颇丰,主要有《唐说》、《五代说》、《蜀梼杌》、《相台丛书》、《相台续丛》等。
2.张寿伯(1864—1935年)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光绪年间举人,曾任山西闻喜知县。他是近现代著名的钱币学者,对先秦两汉的古钱有过深入的研究。在张寿伯之前,一般人都认为古钱始于汉代,但他却考证出商代已有古钱币存在,只不过十分稀少。他还依据铜质不同将先秦铜币分为五类十六型。他的著作还有《古钱考》、《古泉苑》、《古钱汇考》、《泉币》、《中国纸币图钞集》、《中国印刷图钞集》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