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抽象艺术家有哪些?
说到中国的抽象艺术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津。 他是一位很有代表性的年轻画家,1963年出生于天津,从小喜欢画画,但起初并没有走专业艺术路线。他先是在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深造,后来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在画布上创作了大量的写实人物和风景作品。 在90年代的天津美院,李津是风头最劲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物画法很特别,用一种类似工笔画的笔法来描绘速写风格的人物素描,显得细致并颇具个性特色。
2004年,李津来到北京发展并在798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此后陆续在各国举办个人的美术作品展,逐渐被大众所知晓和认可。 除了李津之外,下面几位也是我国当代比较有影响力的青年抽象艺术家。
1.丁乙 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抽象艺术家,1962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在生活工作在北京。他的作品多以线性结构为主,用严谨的构图和反复涂抹的方式呈现出多变而富有内涵的抽象画面。
2.王云飞 北京荣宝斋书画部副主任,1965年生人,祖籍山西。他最早以花鸟画见长,于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花鸟画笔墨酣畅、挥洒自如而又端庄厚重;他的山水画构思新颖、气势磅礴。
3.黄宇兴 黄宇兴,1977年生于福建福州,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博士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强调“笔墨当随时代”,重视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形成自己高古淡雅又不失活泼灵动的个人风貌。
丁乙
丁乙作为中国抽象派艺术的先驱,其“十示”系列标志性的抽象画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崭露头角,并一直持续发展。丁乙运用单一的“十”字和“×”符号、“米”字以及横平竖直的线条,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深化,“十示”系列作品早已从一种对于政治符号的消解方式、对于设计图案形式的借鉴,演变成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与丁乙本人深度“绑定”的风格符号。
丁乙的符号性抽象绘画,不直接呈现具象的可识别的物象,与西方“冷抽象”异曲同工。但丁乙在吸收西方抽象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元素的同时,也试图在创作过程中渗入东方思想与智慧,其在多年的实践中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语言之路。正如丁乙所言,他的创作并非“完全理性主义的、完全理性规范逻辑的结果…它是理性与感性平衡的结果。……我在创作时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某种随机性和感性的东西”。
丁乙的抽象艺术,是将理性与感性、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相融合的产物,其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东方思维和东方智慧,让他的抽象画作在与西方抽象艺术的比对中,呈现出特有的东方色彩,彰显出中国式抽象的独特魅力。
庞茂琨
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大师庞茂琨的抽象绘画,虽未脱出表现性抽象绘画的规范,但他的抽象绘画已远离了他的具象绘画创作题材,而是将视线聚焦于自然界的“水”与“风”之上。
纵观庞茂琨的抽象绘画创作,不管是水系列还是风系列,都流露出一种典雅高贵的气质,画面中始终弥漫着一种宁静平和之感,正如“风和日丽”这个词组描绘的场景一般。水系列中洋溢着清凉透彻之感,而风系列则尽显轻松惬意之风,两种自然物象的抽象化,营造出一种诗意和谐的画面氛围,让观者忘却世俗的纷扰与浮躁,心灵得以净化,获得了全新的精神启示。在创作手法和绘画语言上,庞茂琨在水系列以及风系列的抽象绘画创作中,将古典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对人物明暗、光线以及透视的处理方式等技巧融入抽象绘画创作中,让画面“活”了起来,让画面流淌出一种古典而现代的审美意趣。
庞茂琨的抽象绘画,是对西方表现性抽象绘画的中国化转化,是“洋为中用”典范。其作品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中,呈现出一种既有古典意味又有现代审美追求的兼具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绘画风格,为推动中国抽象绘画艺术的本土化与中国精神的融入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谭平
谭平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他的创作不拘一格,绘画、版画、雕塑、装置,多元的艺术语言在谭平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谭平的作品乍一看是抽象的,而实际上“是具象和抽象的结合”,是“物象、意象和心象的结合”。
谭平的抽象艺术之所以能“破圈”,是因为他的作品“兼具了思想性、学术性和当代性”,一方面,谭平在不断挖掘内心与探寻自我的创作过程中,“在寻找自己内心当中最真实的一面”,他的作品是其内心世界的外化与显影,其艺术充满了深邃的思想性和反思性;另一方面,谭平在创作手法上将中国画“写”的方式与西方绘画中“表现”的方式相融合,形成了“笔绘”相结合的方式,而在艺术语言方面,“通过具象和抽象的结合,从色彩、造型、构图等入手,融合东西方美学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既有东方智慧又有西方现代性的表现性抽象艺术风格。
谭平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告别,然后又与自己相遇的画家”,他在不断抛弃自我的同时,在抽象艺术的创作中又不断完成自我的重构与回归。谭平既是中国表现性抽象艺术探索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也是中国抽象艺术从西方“走出来”转向本土化的见证者与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