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间停用粮票?
1993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撤销粮食部建立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的通知》(国发【1993】264号),撤销粮食部,对其职能进行划分并组建国家粮食局;同时批准设立国有商业性外贸企业——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承担国家级储备粮的购销、轮换和管理以及进出口业务。
1994年起,全国所有企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用糧由中國糧油進出口公開司統一負責供應和調配,糧票作為歷史財產結束了它的歷程。 糧票是195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國內發行的預購(購買)證書或領取購買證書的憑證。這些證書最初只針對糧食(大米和麵粉),後來擴大到油料、豬肉等民生物資,最後又扩大到副食品。
糧票的出現與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1958年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原題“The King of the Roam”)中,有一集講的就是飢餓遊戲,主角阿童木和小烏龍面臨饑荒,在想像世界中參加各種「飢餓遊戲」奪取食物。這個主題曾在60年代引起廣大的討論。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嚴重糧荒,政府從1955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行糧菜錢貨同價政策 (後來擴大至副食品),即以糧食為本位,其他商品都按糧食定價,並以此為基礎制定相關貿易計劃。但是這無疑增加了政府的計劃經濟管理的難度。
為此,1963年通過了《糧食稅收條例》,這個條例實行以糧為本的銷售制度和超額累進稅率,以利於對糧食等物資的統籌管理。隨之而來的是糧票,它們先後通過糧店和糧票的渠道,完成了一對多的轉手交換。
自1975年起,包括糧票在內的各類票證開始進入回收阶段,但此時的糧票仍在流通中使用(不過已沒有原先那麼多用途)。直至1993年才全部退出廣泛使用階段。 糧票體現了中國特有社會經濟構造和政經制度的特色,是中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