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名称中国怎么称呼?
“书法”二字是中国特有名词,它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形式。凡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艺术性质的作品都可称为“书法作品”。 在现代汉语中,对书法作品的称谓还有以下几种:“墨迹”“墨稿”“墨书”“翰墨”“真草隶篆”(含“笔迹”之意)等。这些称谓除了表示书写工具和字体特征不同外,多指同一类作品——“墨迹”。有时也相互通用。 除以上几种称谓外,人们还常常根据书写者的身份、作品的体量、材质等因素给作品冠以特殊称谓。如写给皇帝的信可称为“御笔”;写给皇后的信可称“皇后书”;给皇帝的诏书或臣子向皇帝汇报工作的奏章可用“章”来指代。
唐太宗李世民写了好多字,《兰亭序》是他写的,所以他的一些草书就有“墨宝”之称了。他的一些行书也有这个称呼,比如《梦奠帖》。 宋徽宗赵佶擅长各种书体,而且写得非常好,因此后人把他的小楷、行书、草书作品都尊为“法书”。 明代的皇帝大多喜欢字画,明世宗朱厚熜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语,所以他的行书被称为“黄山行”。其草书则被称为“神品”。明宪宗朱见深擅长画竹,他的墨竹有“精妙”之美誉。 清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写得最好的皇帝之一。他的楷书被叫作“三希堂法帖”;他的行书写得潇洒流利又凝重稳重,因此被称为“行书最佳”。他的草书则被称为“极清新之致”——可见他对自己的草书是非常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