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良的古汉字是什么写?

令狐露淑令狐露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对“艮”字做了如下解释—— “艮”是象形文字。“艮”初文作“夌”,像山麓高大、峻峭的样子;又作“艮”,像山脊之形。现在一般写成“艮”。 许慎在《说文解字•艮部》里解释“艮”字时说——“艮,君子之道,止于是。”段玉裁注云——「艮者,兼山之义也……」可见段玉裁也承认这个“艮”字是有“山”之义的。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有“山”之义的“艮”,以及由它演变的字形。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艮”“夌”等字,都是由表示大山的“艮”加一短横作偏旁而成。如“良”“李”“辛”“任”“承”“高”“盖”等字都属于这一类。

这些字除了“山”的意思以外,还带有表示土地的“土”的字义。因为大地是物质的承载体。所以这些字在古代常常用来指代土地神祇和祭祀的土台——如“社”“稷”二字。社为祭祀土地之神的地方,亦即乡里祭祀的土地庙;稷是种植谷物的地方,亦即谷神。 由“艮”或“夌”所表示的“山”之义,还可以引申出另一个意思——就是“限”和“阻”之意。如“垠”“廉”“坦”“延”等字都有此义。 这种引申出来的“限”和“阻”的意思,后来还被人们借用到了人事方面来表意。于是出现了诸如“谦让”“恭敬”“谦恭”“谦逊”等词语。

苏睦然苏睦然优质答主

良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金文的良字,由羊和良(木)两部分组成。许慎《说文解字》说:“良,择善也。从羊从木。羊木亦良。”按照许慎等人的说法,良字由羊和木两字构成,从羊木声。其实,从甲骨文金文字形来看,良字当取义于羊字。

古时候,人们称马良、牛良、羊良,其实就是肥壮的意思。

东汉隶书的良字,羊字和良字的形体相近,所以,有的良字,羊字和良字都写成一个形状。至魏晋南北朝,篆隶形体基本消失,楷书行书形体全面取化。有的良字,讹变为从井良声。

楷书行书的良字,有的字书解释说,从井良声。这样解释不为不通。但从良字由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来看,井字实际上是羊字的讹变,良字应当从良良声。因为字形的讹变,而改变古文字本来的构形,是不可取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