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得4怎么写?
在数字人民币的正式文件里,「肆」被简化成「四」,但人们习惯上把「肆」读作「si」(四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四」和「肆」是两个不同的字。 「四」的字形演变如下: 而「肆」的字形演变如下: 可见「四」「肆」两个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只是「四」是上下结构,而「肆」是左右结构。并且它们都是由古文字演化而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写法中,「四」写作「亖」,「肆」写作「肆」或者「示」。「示」就是现在的「肆」,不过里面的笔画不是「口」而是「日」——因为古代的「日」「月」不分,所以「示」写作「日光之下」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现在「三」变成了另一个字了呢? 这是因为我国古代采用甲骨文作为基础字体,而甲骨文中,「四」和「示」的字形完全一样,都是「亖」,所以后世就用「四」替代了「示」。
而「肆」呢?因为「肆」有「放”“直”等意思,这些意义在古代其他文字中往往用不同的字表示,且与「肆」字形并不相同,所以「肆」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了今天的「肆」。 现在,“四”“肆”二字同属繁体字,“四”通“死”;而“肆”本应写作“示”,因形似“四”字,便也通“四”了。
在银行工作,经常能够遇见客户签发的凭证中,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情况。“小写金额”也就是数字金额,一般不容易出现差错,但是“大写金额”,因需要汉字表达,容易写错别字,或者出现简化写,造成理解困难等原因,致使银行退票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其中的“肆”字,很容易被简化书写成“4”字:这样写肯定是错误的。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也有一些国家有文字而不是数字的标号,但没有汉字数字完整的数字标号。在中文的数字中“四”谐音“死”,“7”谐音“妻”等原因,汉字的数字符号经常在标号中使用,大写数字就是为了防止恶意篡改而采取的规范书写方式。
在《支付结算办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严格按照规定顺序填写,比如:壹(壹)、贰(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字样填写,不得用“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两(两)、毛”等容易混杂或者容易涂改的字代替。
大写数字虽然笔画较多,书写略显困难,但是为了防止恶意篡改,仍应该按规定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