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美金多少人民币?
按照当前汇率,1961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204.8656 ;那么1961年的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约等于204.8656元。 1961年7月1日开始,中央政府宣布取消外贸外汇券和侨汇券,实行进出口贸易和侨汇的双轨制。同时国内开始流通一种新的货币“人民币外币券”(简称外币券),面值以元为单位,分为1、2、5、10、50、100元六种;1元外币券相当于当时1美元兑换的中国人民银行兑换券(后来称为“人民币”),而50元外币券相当于50美元兑换的人民银行兑换券。也就是说1961年的一美元可以兑换50元人民币。 当然这种双轨制的汇率是不平衡的并且不断波动。
1963年起,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了中国进口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供应,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中国开始大量进口资源,其中最大的订单就是向非洲联邦共和国(现称津巴布韦)购买37亿美元铜矿和黄金。这笔交易中美国发挥了作用,它向津巴布韦提供了1亿多美元贷款并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给中国大量有色金属,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美国的战略储备金,也就是美国人自己手里握着的钱。为了还本付息,中国人民付出了高额代价,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中国向美国付出了大约22亿美元的货物,相当于当时中国财政年收入的一半!这些债最后到八十年代才陆续还清。
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变化较大,不同换算渠道也有差异。2016年12月3日,银行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100美元=693.65;在谷歌货币单位换算输入栏中,100美元=694.77元。1961美元约为13598——13599元。
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率
如果一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外国厂商和投资者就必然增加对该国商品和货币的需求,导致该国货币升值,而经济增速放缓、衰退必然导致该国货币贬值。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我们可以看出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其中投资受利率影响,进口和出口受汇率影响。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利率、汇率是“三位一体”关系:经济增长会吸引外资,外资流入必然导致本币升值,本币升值使得本国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上涨,出口下降。因此一国不可能长期保持本币升值,经济增长,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利用三者的“短期配合”与“长期制衡”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在考虑经济增长率与汇率水平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关注经济的“真实”增长速度,如剔除价格因素的GDP增长。
二、利率水平
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高低决定着资本的净流入和净流出水平。利率高的国家吸引资本流入,利率低的国家资本流出。因此在开放经济中,利率高的国家,汇率趋于升值;利率低的国家,汇率趋于贬值。这里我们强调其他指标不变。在实际中,其他指标也是变动的,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竞争”的关系。例如,2004年,美联储6次升息,而日本、欧洲央行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美国利差扩大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美国,推动了美元持续走强。另外,利率水平影响商品价格,影响出口,从而对汇率产生作用,我们这里也放在利率水平的影响考虑。
三、通货膨胀
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是影响一国汇率水平最根本的因素。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汇率趋于下降,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汇率趋于升值。例如,拉美地区长期以来保持了较高的通货膨胀,其货币也出现长期贬值的趋势。由于美国的低通货膨胀、高经济增长,1995年末以来,出现了“股、汇、债”齐涨的“格林斯潘微笑”。因为长期的通货膨胀决定真实商品价格水平,影响贸易水平,影响经济增长,影响利率。
四、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政府影响汇率水平的手段,如中国在1998年后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日本政府在2003年7月干预外汇市场买入日元。汇率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在短期可以非常有效,如中国政府使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阻断了亚洲货币的集体贬值。但是汇率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也是“两刃剑”,汇率政策不能违背经济的规律长期实施,如日本政府在2003年下半年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是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是政府财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