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五至尊人民币?

上官大川上官大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很多人都在收藏第五套人民币,但是大部分只收藏了50元和100元这两种面值,对于其他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却没有太多的关注。其实,在第五套人民币中,有995和99100这2种面值的存在,而且这两种面值的钱币上,都有“九五”的字样,被广大藏友称为“九五”系列。 那为什么这2个面值被称为“九五”呢?

首先,因为这两张纸币上的年号是1999年,而1999年被称作“世纪版”,所以人们习惯把1999年为年号的纸币简称“99板”。 其次,因为这两个面值的钱币上有“九五之尊”的字样。

“九五之尊”出自《竹书纪年》:“舜即位,年寿百岁,耕于历山。尧帅诸侯来朝,贡金于舜。舜受贡金,既而崩。” “九五”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这里,指的是九重天、九重宫阙之意。后来被用以指代帝王。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货币来源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发行的秦半两钱。当时全国统一使用铜钱,上面刻着“秦半两”或者“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等字样。这些钱币都是方形孔圆钱,也就是外圆内方。

汉承秦制,继续用秦的圆形方孔钱。汉文帝时铸造“四铢钱”,直径约2.5厘米,重4克多,形状如鸡子,故名“鸡子钱”或“鸡蛋钱”。 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铸行“三铢钱”。汉宣帝时,朝廷认为“三铢钱”太重,于是改为铸行“荚钱”——用铁丝穿成一串当作钱用。但由于质量太差,流通不畅,很快又改回“三铢钱”。东汉时,朝廷曾先后铸行“五行钱”(以五行为顺序排列)和“永平五铢钱”。

魏晋南北朝时期,币制混乱,先后有小钱、大钱、折中大钱等不同名称和样式的钱币并行。其中“小钱”主要是指比汉代的“四铢钱”还轻的小钱;“大钱”一般指唐代开始执行的“开元通宝”钱。而“折中大钱”则是比一般钱略大,且比小钱值钱的品种。其名称可能是从西汉的“荚钱”演变而来。

直到宋朝,才重新统一了币制,发行了“元宝”“钱钞”等铜铁质钱币。而在元朝,则开始发行纸钞——元朝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中央政府下令印制钞票——“至元元宝钞”。虽然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但“至元元宝钞”却沿用到了明朝初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