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人民币能兑换吗?

甘思铭甘思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1950年至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条例》、《人民币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对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 按照这些条例规定,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我国共经历了7次货币汇率调整。这7次调整中包括两次大幅度调高汇率,第一次是1951年1月,第二次是1996年9月;五次小幅调高汇率,第一次是1955年3月,第三次是1976年1月,第四次是1978年1月,第五次是1995年1 月 和第六次是2001年12月。 在这个过程中,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我国一直遵循着“低汇率+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的规则,通过多次调整人民币汇率,保持人民币对外币的贬值(或称汇率高估)来推动出口,降低进口。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1976年之前一段时间里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在实行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实施了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固定汇率制度。这期间虽然也有几次小的调整,但并没有改变基本政策。而1976年的第三次大幅调整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这次调整发生在1976年1月2日,当天官方外汇汇率下调17%,即每美元兑换3.9元人民币;2个月后,又进一步下调至3.2元。这是改革开放后首次大幅调整汇率,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次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次大幅调整的背景与当时的中国国情密切结合。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总量和供求双重危机,国民收入增长率急剧下降,国内价格总水平上涨,对外贸易出现巨大逆差。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就包括这次大幅调整人民币汇率。

根据统计,1975年我国外贸顺差为-8亿美元,1976年就变成了-28亿美元,1977年更是扩大到-60亿美元。巨额的贸易逆差使我国的国际储备迅速减少。1976年底仅为3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3以上,面对国内外如此严峻的形势,1976年1月底再次调整汇率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当然,大幅调整汇率只是解决国际收支危机的一个方面的措施,当时还采取了加强出口控制和管理、增加石油等战略物资出口、调整经济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在财政贴息贷款、扩大出口等政策措施下,我国国际收支情况才得以改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