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百元的人民币吗?
1948年,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印行了第一期学习证。这期学生共377人,其中女同学106人,男同学271人。由于条件限制,这个时期的学员都没有发放生活津贴。为了弥补物质补助的欠缺,学校特准学员参加部分生产劳动,以工代资,按劳取酬。
根据档案记载,这一期的学员大部分来自国民党区,只有极少数来自解放区。他们中有党、政、军界的要员,也有工商金融界的知名人士,如银行家张公权、国民党员罗梦熊等。这些人在接受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时,每月只交一元的学费,伙食费也只需负担四元。
在1949 年 1 月发行的第二期学习证上,“人民币”的字样已经变成 “ 边币 ” ,这是因为此时发行货币的主体已经由中国人民银行取代。虽然名称变了,但边币与人民币的定位完全相同,都是法币,且两者之间可以自由兑换。
在第二期学习证上,对学员的待遇描述是这样的:凡本校正式学员一律供给膳宿,不必缴纳学费;但须自愿地交纳学杂费和书本费,以资补贴学校教育经费之不足。 至于伙食费有多少,每个学员的伙食标准是多少,因资料有限,暂不能详细披露。不过,据民国时代的生活水平衡量,20 元人民币约等于今天的 875 元人民币。
以当时的一元银元相当于现在的 573.5 元计算,20 元边币约合今天 1147 元。考虑到北京地区普通职员月薪约为 300 元,这样的待遇显然是非常优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