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铁钱价值多少?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行的币制。咸丰皇帝即位之初,由于军费开支庞大,国库空虚,为填补财政亏空,于道光二十五(1835)年开始在江南、广东两地试点铸造大钱。因铜料紧缺,至道光末未能推广。 咸丰元年(1851)正月,户部奏准继续鼓铸当十以上大钱;八月又奏准仿效明代“崇祯十六年”铸钱例,铸行当千大钱,直穿光背,径约2.7厘米,重约9克。此后还陆续开铸过“背宝泉局”“背宝源局”“背宝直局”“背宝陕局”“背宝福局”“背东流局”等种类多样、版式丰富的不同版别铜钱,以及合背和母钱等珍贵品种。这些钱币上均铸有“咸丰元宝”四字。
咸丰二年(1852)二月,户部决定开铸当五、当二钱,并规定:凡折二钱文背面铸“泉”字者,称为“背泉”;凡折五钱文背面铸“州”字者,称为“背州";凡是当一、当三钱文背面不铸字者,统称为“背宝”,以区别前一年的开铸的当五、当二大钱。后来,户部根据御史朱朝亮的建议,将原来规定的“凡折二,背泉;凡折五,背州”改为“折二,泉、州各行之;折五,泉、州各半”。后来的人们在辨识咸丰大钱时,常以“背泉”“背州”来区分各地铸币的不同风格。 除了以上所述各种方孔圆钱的咸丰钱外,还有一种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鸦片钱(币)。
此钱径约2.4-2.6厘米,重约4-10克,有当百、当五十、当四十等多种面额,钱文楷书直读,字体工整大方,笔划刚劲有力,色泽温润,包浆自然。此类钱币多流传于广东及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