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泥罐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就要分情况讨论了,毕竟古陶瓷的收藏领域十分广博,不同窑口、不同造型、不同釉色的瓷器,其价值体现的方式是不同的。 这里说的泥罐应该是指古代的陶器,陶器和瓷器的分界线主要是看烧结温度(1300℃以上),低于这一温度的瓷器都属于陶器范畴。
我国的陶器历史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然当时的陶器大多为手制,质地粗糙,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精美之作,比如我国江西出土过新石器时代陶鼎,这种礼器造型相当精致,可见先民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制陶技术。
随着制陶技术的成熟,商周时期出现了许多刻划符号的陶器,这些陶器上往往刻有卜甲文或卜骨文,是当时社会上层的礼仪用器,而且这些文字也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汉字。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林立,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由于各国语言不通,故而在传播手段上主要依靠竹简和陶器上刻字,因此这时期的陶器上刻字非常流行,有不少精品佳作,如湖北随州战国墓出土的曾侯乙盘,上面雕刻有240字的铭文。
秦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推广小篆,但也允许各地根据秦篆风格自行书体,从而形成了汉代的隶书,而到了东汉时期隶书又演变成了草书和楷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汉代社会尚厚葬之风,因而这一时期的陶器品类丰富,很多生活用器都被做成殉葬之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汉代陶器质量的提高。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与道教一起并称为汉传佛教两大宗派,与此同时,印度系的陶艺也由此传入中土,对本土的陶器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五代,虽然中原地区战乱不已,但南方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南陶北瓷的局面形成。
南方的陶器生产在宋代达到高峰,品种丰富,除日常用器外,还有不少工艺美术品,这也使得宋元明三代的陶器收藏行情保持得不错。
清乾隆帝曾命人将内府所藏历代碑帖编印成册,取名为《淳化阁帖》,该帖收录了自王羲之以来的历代名家法书178篇,其中就有王献之的这幅“淳化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