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枚民国开国纪念币?
1912年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于次年颁布了“国币条例”,规定以“壹圆”为单位,发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该币分为五等,其中有一、二两等共5种,三等有一金质和银质两种。四等只有银质一种。这7种币上均铸有汉、满文及“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正面中央有“壹圆”或“五角钱元”字样,并镌有图案;反面刻有汉字“中华民国某年造”及阿拉伯数字的序号。由于当时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因此这些钱币的铸造地也各不相同。但比较而言,北方较之南方所铸数量稍多。
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1914年由北洋军阀段祺瑞担任总厂厂长,在天津铸造的。而1916年以后,浙江、江苏等地都曾生产过此类银元。 那么,这些银币流传至今的数量究竟如何呢?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保存完好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约30余枚,其中以伍园、拾园的较多,而壹圆的则较为稀少。至于那些损毁严重的,几乎难以计数。 还有一种“孙中山像背嘉禾图开国纪念银币”与上述银元形制相同,但币面上刻有“十八星旗”“五权宪法”以及“孙文学说”“民生主义”等内容。此币系民选国会议员和省政府委员会成立时,为祝贺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的实施而制造的。据说仅四川一家就铸有50000枚,然而迄今为止发现的却仅有数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