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景泰蓝有没有有价直?
“民窑”这个概念是不确切的。 明代的官窑和民窑是有区别的,但是到了清代,由于雍正皇帝本身对瓷器兴趣浓厚且非常有造诣,加之乾隆时期“千叟宴”等规模宏大的宴会需要大量瓷器,所以清中期以后所谓的“民窑”实际上就是指宫廷以外的瓷窑了。这些瓷窑很多都是由朝廷指令御窑厂技师、官吏直接开办或参与管理的,如号称 “官窑”的松园窑(又名新官窑)由堂上工匠创办于同治年间,产品供宫中使用;而宣统年间的“德兴烧造处”则是由太监李莲英牵头,集合民间资本建立的瓷窑。这些窑口所出瓷器尽管标有干支纪年,却并无所谓“官款”,因此也被归入“民窑”之列。 另外要说明的是,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大量所谓“官窑”或者“民窑”仿品基本上指的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因为清末民初的时候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以假乱真的高仿官窑瓷器出现了(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非常多,此处不赘述)。而且根据我的观察来看现在市场上一些所谓“官窑”或者“民窑”“真品”也有很多是民国仿制的产物。所以我并不赞同前面两位 高票答案的那种简单粗暴的以年代判别的办法。
我个人意见判断一件瓷器是否是民窑还是官窑(当然这里指的官窑是正统的皇器,并非民国仿品)要从造型、纹饰、技法、用料、胎骨等多方面来考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著名的“故宫三希堂”里就陈设着一件清末民国初期制作的粉彩镂空瓷板壁,其工艺已近宫中绝艺,至于其他如形制、彩绘等等更是毫无官器风貌,然此器却是一件当之无愧的珍品。 所以,简单的用年代区分法并不好使。
再来说你的问题,你说你这件“民国九年(1920)出品,北京正德斋制作” 的掐丝珐琅葫芦瓶是不是值钱的问题。 我不知道这件葫芦瓶的具体形态(因为没有图片)所以只能大致说说我的看法。如果你所说的这枚印章属实的话,那么这件器物应该是民国时期某个工厂或作坊的产品。虽然制作精细,色彩艳丽,但是由于年代较近,因此价值毕竟不如古代瓷器。不过如果尺寸较大(注意不是巨大!)或图案较少较规整,那价格肯定还要高些。但无论如何这类东西的价值是无法与早期官窑瓷器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