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印文字哪几种?
清代官印文字主要有四种,满文、满汉文、汉文、八思巴文。清代印文按体制分类,除御用玺印“大清受命宝”、“道光受命宝”采用汉文篆书,其余满文、满汉文、八思巴文官印全部改用楷书。
清代满文,又称为旗文、国书,它采用蒙古语音节拼写满族及旧族姓氏名字,具有声韵、书写形式等特征。“满文”一般用蒙古人书写,所以有人以为满文是由蒙古人创造的,或蒙古字母的变种,或蒙文旁系。其实,满文跟蒙文完全不一样。蒙文属字母文字,满文属于音节文字,即借汉字字音来拼写满语。在满文出现之前,女真人已有一字音译的多字法,即用一个字来音译若干汉字,这种多字法后来成为满族民族固有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一部分文字的起源。女真人在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所制的“无圈点老满文”和“有圈点新满文”,都是由这些字符发展而成的。
清代八思巴文,元代由印度传入的藏传的蒙文。因由元代萨迦派的主持者八思巴(法王)主持创制而得名,又称为蒙古新字、元朝字、萨迦字、帝师字、方字等。它是一种拼音文字,用二十四个字母拼写藏语或蒙古语。
印章文字是印章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记载了印章艺术发展的轨迹,反映中国印章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知道了清代的官印文字,是不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所见的清代官印的年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