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铜多还是紫铜多?

舒心蕾舒心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260年时间中,中国的铜器生产呈现出一个持续衰退的过程。清代延续了明代的铜器制作管理措施,限制民间生产,致使民间生产的容器数量锐减,并由明以前的纯铜、青铜器皿逐渐转向成本较低的黄铜器皿,紫铜(纯铜)和青铜容器日益少见。紫铜在清代已很贵重,宫廷中所用之器,大多是紫铜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设立铜作,制作的紫铜和青铜器皿大多为炉类熏炉等陈设品及几架、手炉等日用品,传世品较多;而黄铜多为外省进贡或内务府向地方定购者。

清乾隆 黄铜描金宝鼎

清康熙 铜佛像(故宫藏)

清代,中国的金工工艺技术仍然承袭明代,铸造方法仍以失蜡铸造为主;镶嵌技术仍然以百宝嵌、螺钿镶嵌为主;装饰技法中鎏金在铜器上很少应用,而镀金却大量使用。清早期的金工工艺还基本保留着明代风格,如铜胎画珐琅与景泰蓝的制作仍沿用明代的样式,并且仍继续向东南亚地区出口。

清乾隆 宣德款铜炉

清乾隆 青铜夔龙纹鼎(香港故宫馆藏)

清乾隆 白玉龙纽宝鼎

清中期以后的金工工艺主要为宫廷和上层贵族服务,因此,风格上渐趋华丽繁缛,镶嵌技巧更加熟练,镀金装饰大量使用,镀层之厚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朝代。由于金工工艺完全纳入了手工业作坊,因而制作精致、严密。清代是景泰蓝制作的全盛时期,乾隆时期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无论在造型、釉色、纹饰上都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出现了许多大型作品。其中,清乾隆六旬万寿时制作的高达1.56米的掐丝珐琅甪端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清代的金属工艺,由于统治者信奉喇嘛教,为了密切与西藏、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特命清宫金工工艺作坊制作了大量供佛用品,如鎏金铜佛、铜瓶、香炉等。乾隆时期,还大量仿制商周青铜器,并将这些青铜器翻铸成蜡模,用来制作装饰品和鼻烟壶的外壳。此时,金属镶嵌已突破了明代硬螺钿镶嵌和百宝嵌的局限,不仅各色硬、软质螺钿混合使用,还加入了珊瑚、松石、象牙、玉石、瓷器、料器、珐琅器等,以及金、银薄片,装饰效果特别富丽堂皇。

清乾隆 铜胎鎏金孔雀明王(香港故宫馆藏)

清道光 黄铜象钮三足鼎式炉(香港故宫馆藏)

清代晚期,由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和政治上的腐败,再加上传统金工工艺自身的惰性和固守,使金工工艺走向了衰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