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清代蓝釉香炉?
康熙蓝釉
早期器物足内多施白釉,间有酱釉者。器物足内多青花楷书本朝款。器物体积肥硕,胎体厚重,釉面呈鸭蛋青色为主,莹润光亮,抚之有玉质感。由于釉料较厚,釉面开片,釉面有冰裂,有的呈粗桔皮纹,釉内气泡亦密。盘类器物由于一次施釉不足,器物内、外分两次施釉,故底部近圈足处积釉较厚,用手托于光亮处可见一圈蓝釉。
雍正蓝釉
器体轻薄,胎体洁白坚细,釉面有粉蓝、湖水蓝等多种色调。清宫档案中称之为“霁青”釉,以摹仿宣德霁青釉器为主要特征。清宫造办处档案中多次记载乾隆皇帝御旨仿烧宣德霁青器的情况。乾隆蓝釉器物早期与雍正时制品色调基本一致,釉面开片,桔皮纹,少数不开片而有冰裂纹者,用手托于光亮处见不到蓝釉积釉。
区别两种蓝釉瓷器有两方法:
(1)从底釉上看:康熙为明青,而雍正为粉青。
(2)从蓝釉上看:康熙蓝釉凝重,如“雨洗蓝”;而雍正蓝釉轻薄,为“流洗蓝”之特征。雍正、乾隆两朝蓝釉器物都是宫廷烧制的陈设用品,器形多见炉、瓶类。
嘉庆以后
霁蓝釉器制作数量减少,传世品也较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