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头拾分银币价值如何?
在收藏市场上,孙小头银元一直都是热门收藏币种,其中的孙小头拾分银币价值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相信看了小编的讲解,你一定会明白孙小头拾分银币的收藏价值。
孙小头拾分银币民国16年(1927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宣布自此次发行币模新制式的壹圆银币,重3.09钱,含银23.91克,图案采用孙中山肖像,俗称“孙小头”。此次新制式的半圆、贰角、壹角银币均以五角星(或梅花)加楷书“国民政府”四字为正背面图案,俗称“三鸟”。民国19年(1930)国民政府铸造了孙像壹圆银币,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为双笔“壹圆”二字,中间为嘉禾图,其壹圆银币因发行量较大,所以市面上也大量存在,该币是近代中国最具普遍价值的银元之一,流通地域最广,流通时间最长,数量最为庞大的货币。
民国十九年(1930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于市面使用的银元种类增多,于是出现了一种铸造面值较小银币来充当铜币使用的现象,而铸造伍分、拾分、廿分、半圆硬币也于这一时期。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铜币辅币国定的条例,规定从当年开始发行辅币硬币。硬币种类分为壹分、伍分、拾分、贰什(即20分)、半圆5种,铜币由中华民国政府发行。规定辅币铜币以十进位制,十枚铜币折银壹角,壹角铜币重16格令(1格令合2.801克),即1角重16格令,1元6角重96格令,铜币成色以纯铜或黄铜配入少许镍轧制为主。铜币的流通,使银币辅币逐步退出流通,致使银币拾毫(即十分)在流通领域消失。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批准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本位国币,包括主辅币,其制造及发行权,均属中央造币厂及所属地方造币厂”。同年,天津造币厂即开始设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伍分、拾分、贰拾分的铜币,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开始制造,其币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拾分硬币,重6.39克,直径21.5毫米。其铜币材质较好,色泽为古铜色,铸造较精美,该币是红色政权铸造最早的铜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全国使用法币,并禁止银币和铜币在市场上流通,银币辅币遂告终止,而铜币仍在流通。至民国二十五年(1036年),政府公布实施新的《国币条例》,铜辅币改称铜元,其制造及发行权属中央造币厂及所属地方造币厂行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伍分铜币停铸,拾分、贰拾分的铜币亦停止铸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后,国、铜、辅(俗称“小镍币”或“白铜角子”)停止流通、铸造,铜元与镍币混用于市,铜元铸造全部为十至二十文,不含一文、半文、四文、二十一文等。正面为毛泽东主席头像,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背面图案为国徽、齿轮及发行年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