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洼陶鬲有收藏价值吗?

胥亚暄胥亚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史前文化遗址,是一个历史时期内人类活动的遗存。在定西市渭源、安定、陇西一带,就存有这样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遗址——寺洼文化。据考证,寺洼文化距今3500年至2800年,晚于齐家文化而属于周文化范畴,是当时生活在洮河、渭河及葫芦河上游的原始先民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在中国史前文化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销蚀,寺洼文化遗址上,遗存下来的大多是陶器文物。其中,造型奇特的寺洼陶鬲更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宝贝”。

所谓鬲,是一种类似于煮锅的陶器。在形状上,鬲属于连罐鬲,口沿外撇而腹部内收,三足高而上细下粗。在陶质与纹饰上,鬲分为素鬲、绳纹鬲、附加堆纹鬲等。史书记载,鬲属原始先民生活用陶器,流行于商周时期。

在古代,鬲既是烹饪食物的炊器又是祭祀祖先的礼器,与饮食、祭祀、战争、外交、农业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商周时“肉食者皆用鼎、鬲”。又如,商周时“有鼎无鬲者,大夫之礼也;有鬲无鼎者,士之礼也”。“有鼎有鬲者,有大夫、士之家也。”

在古汉语中,“鬲”与“隔”同义。有人认为,鬲足与器身相连,食物无法通过鬲足与器身的结合部分,鬲身之下的热源也受阻于鬲足,两者互相“隔”断。于是,鬲就成了古人对“鬲”字的注释。还有人认为,鬲足与器身间的空间在烹饪中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热空气层,足部的热源通过这些热空气对鬲身加热,这是鬲能够烹饪美食的秘密。

在渭源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鬲,高36.5厘米,口径24厘米,腹径27厘米,底径20厘米,造型庄重,敦厚丰满,器物保存完好,属国家三级文物。此鬲器表呈灰黑色,以红彩装饰,通体绘有不规则同心圆与“U”型图案,并以红彩点缀;器耳残断后经锔钉补缀,附加装饰于器耳两侧,饰以复系镂孔,器物底部有烟熏痕迹。

据考证,渭源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鬲,是1985年在五竹乡出土的,在寺洼文化出土陶器中数量不多,极为珍贵,是研究寺洼文化的重要资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