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度代表书法作品是什么?
古书上关于杜度书法的记述,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笔法。笔势。张怀瓘说他的字“字方八分,画绕曲折,重牵细转。”孙过庭说他的字“点意精密,而字形局挛,拘知八分,苦于无韵。”字势结体。萧衍说他的字“字形疏散。墨不入纸”,张怀瓘说他的字“字势疏慢”,朱履贞说他的字“瘦硬方整”。笔形画法。窦臮在述及“八分”笔形时,说他的字“字则杜度钟繇,始用翻环波折”朱履贞说他的字,“形体波发,多不副笔。”今人马宗霍在综合以上各家说法后认为,杜度书法之基本特征在于“重在用笔,不拘以字体,乃八分变体。”
杜度书法对当时及稍后一些书法家影响很大,卫恒《四体书势》就记载说,在杜度、崔瑗、张芝相继以草书知名之后,“安丘孙 AppComponent(字太初),亦临池学书,好为隶书,兼作连牍,与崔张俱善,而名次居张(芝)崔(瑗)下”。卫瓘,王羲之也临习过杜度的字。卫瓘著录的草书帖目有“杜度十纸。”王羲之在《论书》贴中曾记述他自己在研习草书过程中得到过其从伯王导所赠杜度、崔瑗、张芝等人法帖的经历:
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张精
善用笔,而独云未之也。子敬乃不如过,有还妙入神,自
宜会省。子敬已下,莫不奇妙,殊(犹)为不如虎贲中郎。
近世行书,无过李元庆,李君,天挺美目,且遇良师。又
秉术专精不为公事,自是得之。今人书多巧,虽有美意,
其用笔不得尽势,岂可与古人争邪?可与后代巧者较也。
顷有一老翁于余家,每来必求观墨迹,云爱吾不令常所
见。吾甚怒。后老生与吾书,真入神品。书末云,吾年向
九十矣,以诸子皆不学故自书。吾甚叹其书。遂不觉。自
见之之晚。
由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杜度“伯英(张芝字)已还妙入神,……真入神品。”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杜度书法在当时人们心中所占有的不可轻估的地位。
杜度的书法对稍后于他的索靖等人的影响也很大。张怀瓘在评论索靖的书法时就说,索靖书“草书绝妙”,“采张芝法,以觊神理,可谓草圣下之关李也”
杜度传世的书迹很少,仅有刻入敦煌石堡中被称为“石室秘笈”的西晋陆机《平复帖》中还依稀可见其影响。《平复帖》被刻入敦煌石堡是在公元四世纪上半叶十六国时期后凉的麟嘉二年(公元397年),帖虽不是直接出自杜度之手,但在时间上距杜度较近,也不存在像《出师颂》那样产生于东汉后却题写在西晋时的情况,而且我们又知道陆机书法是学习崔瑗、杜度和张芝的,因此,这一传世法帖对我们研究杜度书法是非常宝贵的。从《平复帖》的书写特征来看,张怀瓘称它“字方八分,画绕曲折。重牵细转。”孙过庭谓其“点意精密,而字形拘挛,苦于无韵。”朱履贞谓其“瘦硬方整”等评述应是可信的,由此看来,杜度书法与稍后流行一时的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行书风格已相距甚远,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承接古今书风转换的一种过渡性的桥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