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插屏有收藏价值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镶嵌工艺的国家,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就有朱漆木碗镶嵌蚌块的发现。镶嵌工艺兴盛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时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独特工艺美术品种。以后历朝历代不断得到发展,材质工具更加优良,技法越发精湛,制品更加精美,清乾隆时期达到了艺术高峰。
屏风、插屏是用于陈设、挡风或遮蔽的家具,因可以插放于坐椅背后或架几案上,故称插屏。因可以倚靠、围挡和陈设,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所以插屏的制作也颇为考究。
紫檀万年青地嵌螺钿携琴访友图插屏,长47.5厘米,宽23.5厘米。屏面选用优质紫檀木为地,上髹黑漆,以螺钿片镶嵌山水人物图案,紫檀木做万年青,二者互为映衬。屏心画面镌刻携琴访友诗句。屏框边饰雕卷草纹。屏背紫檀木为地,髹黑漆,嵌饰螺钿卷草纹开光,开光内镌刻隶书“玉壶晓月”四字,下署“甲戌嘉平月,书于蓬莱山馆,邓邦显”。邓邦显是乾隆年间一位很有名气的螺钿镶嵌大师,据《扬州画舫录》卷十四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二月,乾隆皇帝由扬州还京时,邓邦显还为乾隆皇帝制作了嵌螺钿龙舟模型,随船进京以供欣赏。由此可知该屏的制作年代为乾隆三十年。
剔红瑞应图插屏,长58.5厘米,宽26.5厘米。其边框用紫檀木雕刻,用红木透雕螭龙花纹作牙条,屏心为剔红瑞应图。此插屏在乾隆年间制作时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屏心背面右下角还镌刻有“乾隆年制”款,为研究古代贡品留有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