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石涛是清代人吗?
石涛(1641或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名朱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明皇室后裔,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少年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后出家为僧,驻足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大幅山水。传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石涛是清代初年影响最大的画家,作为画家中开一代风气先河的改革者,和石溪一起,继承并发展了五代董、巨和元季四家的艺术传统,并能自立家法,他们和清初的浙江派四僧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为“清初画苑革命军”。石涛的艺术,一变当时模拟风气,对扬州画派以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刘海粟等都有着巨大影响。
石涛祖朱元璋庶五子朱ihan,封靖江王守桂林。明亡后,朱han子朱亨嘉以长子朱慈炤早死,以朱慈紘(tao父)继绝,清兵破桂林,朱亨嘉自焚,家人死者甚众。石涛仅存,5岁削发为僧。27岁时,云游至宣城,为梅清所赏拔。32岁北游庐山、南昌、金陵、焦山;再北游燕蓟。39岁时南归,驻锡南京长干寺。晚年居扬州,筑数椽居,曰“大涤草堂”。后客死扬州。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亦能治印,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石涛的山水画中,以半山半水、小景册页为多,亦作巨幅长卷。他的巨幅长卷,气势雄壮、墨气淋漓;小景册页,笔墨遒劲、构图巧妙。无论大小,皆成佳构。
石涛作画主张我自用我法,所画山水、兰竹,笔法流畅凝重,意境苍茫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开创了中国画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