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筹码钱是干什么的?

陶诗琪陶诗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临时记账用具的筹码钱有多种金属质地,如金质、银质、质、铜质,由于金质、银质、质比较珍贵难得,为防止被人浑水摸鱼顺手牵羊拿走后无法继续使用,因此,它们一般不作为筹码使用,使用最多的是以铸造质量不精、品相较差的铜质为主。筹码钱作为临时记账用具的属性,其背面无文字、无纹饰,背面粗糙并呈平面,有些还附着有炭黑灰垢状物,这是与其它铜质的清代钱相区别的根本原因,也是说明其使用价值的惟一特征。

筹码钱的材质有的是用一些品相不好甚至是后铸造的清钱改制或是由流铜浇铸,改制或浇铸加工粗制滥造,因此,成色不好、铸工粗糙、文字模糊、穿孔歪斜、边缘厚薄不均也是筹码钱的又一个特征。

流通钱作筹码钱使用的成因主要在于清政府所铸大清钱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清代制钱出现的重量不足、成色不好、铸造粗糙问题,而其价值不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二、清代制钱形制多变、钱文混乱、钱文繁杂。清一代从努尔哈赤至宣统皇帝共12位皇帝,从1621年清人辽沈开始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止,有满化汉字版面和汉文化版面两种铸钱制度。按民族心理和爱好并沿传旧制,顺治、康熙、道光时三朝无通宝钱;遵制沿袭明朝制度,又有通宝钱;有的有制钱,也有的没有制钱;形制在同治年间由宽缘细郭变为狭缘阔郭,钱文从光绪时期出现楷书;“宝”字有多形;“京”字有多种写法;地名除有满汉合文外,铸钱局址还有变迁,顺治时的工部、户部在京局铸造钱文称“宝泉”、“宝源”,康熙初年改为工部、宝泉局;户部、宝源局。

三、清代出现私铸、劣铸、滥铸制钱,给清末的钱制造成严重混乱,如山西破铜兑铁掺铅私铸的“汾钱”、“潞钱”、“邯钱”。“汾钱”、“潞钱”直径不满25毫米,“邯钱”厚度仅0.5毫米,这些劣恶钱币在使用中使清政府的制钱信誉扫地,也使制钱在老百姓中间失去信任,严重贬低了制钱在老百姓心目中应有的地位。由此,清政府所铸大清钱的信誉无法提升,老百姓也不敢使用,造成货币失衡,为私铸、劣铸、滥铸的制钱提供了可乘之机,使清代铸钱制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一发不可收拾,老百姓只好以自己认可的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咸丰元宝以及红钱、黄铜钱作筹码记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