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小水缸什么样的?

区珠花区珠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早期的水缸一般都是直口直腹,腹壁较薄,底足内有火石红,部分为民国仿款。到了清中期,水缸的器底已经非常厚重了,一般为二层台的圆弧过渡底,底足内一般会书有红彩粉章纪年款“乾隆年制”,釉色泛青,而到了清晚期,水缸已接近于圆润的造型,圆唇凸口,腹下内收,底足呈圜底状,一般施透明釉,底款也多为青花款,字迹模糊,书写随意。

清代一统天下,经济的繁荣发展已经到了顶峰的阶段,因此水缸烧造的规模也非常巨大,所以清缸也有粗制滥造的一大批,因此清代水缸的好瓷是非常少的,存世量也是比较少见的,清缸的存世量远远低于明缸。因此好清缸也是比较珍贵的。清缸的釉色多为仿明釉,因此有的也是偏黑红色,只是不如明代釉色来得浑厚凝重。由于清代的瓷土更加干净淘洗更加精细,因此清代的釉色要比明代的光润,缸体一般较薄,青花缸的发色有浅有深,浅色者发灰,色料不纯,深色者为宝石蓝色,明净艳丽。

清代,尤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制瓷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制瓷规模之大,品种之多,技术之精,影响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当时著名的瓷窑除了烧造宫廷用瓷和出口瓷的景德镇官窑以及福建德化窑、山东淄博炉均窑等,还有以烧造民瓷为主的景德镇民窑、河北邯郸磁州窑、江苏宜兴紫砂陶窑以及河南钧窑、宜阳窑、宝丰窑、鲁山窑;广东大浦窑;山西平定窑;安徽萧县、泗县窑;浙江江山窑、福建小金窑等省的几十处窑场。有的窑场规模很大,如景德镇民窑的制瓷规模远远超过官窑。有的窑场生产特色突出,如山东淄博炉均窑专门以烧造炉均釉品种著称。这一时期瓷器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青花、玲珑、颜色釉、釉里红、白瓷、青瓷、彩瓷等。创新品种很多,除各色釉,釉下色绘,釉上三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等。而且许多品种是各种装饰釉色相互结合的综合运用。

清代瓷器在造型上的特点是:前期高大规整、庄重浑厚,中期古拙典雅、精巧灵秀,晚期粗制滥造、纤弱无力。如康熙时期的瓶类造型高大,中期雍正瓶类造型变得矮小清秀。器物口部前期粗大,中期变窄,晚期又趋粗大。器足,前期宽厚,中期变窄,晚期又由窄变宽。

由于清代官窑瓷器制作严谨,民窑瓷器多按市场要求生产,故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质量好。官窑瓷器胎骨坚密、厚重、体壮、造型讲究;民窑瓷器大都胎体粗糙、单薄、体瘦、不够讲究。清初至乾隆年间,因釉矿原料丰富,瓷釉都普遍厚而莹润,道光以后瓷化程度差,因而使釉矿变薄、发青。器足也是官窑讲究,民窑粗糙。民窑器足可见粘砂、跳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