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百子祝寿瓶存世量多少?
在清代,为讨口彩,工匠制器常选“百子”为题材,如百子笔筒、百子锁片、百子钱等,在鼻烟壶中也有百子图壶。“百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长寿、多子、昌盛等吉祥寓意。清代宫廷帝后大寿时,自皇帝以下众皇子以及王公大臣都要进献寿礼,有“百子万寿盆”陈设于乾清宫、寿宁宫等处,上挂万寿屏风、百子图等。
但百子图案一般不宜用在餐具上,因“百子”与“壁子”谐音,故“有墙无壁”为犯忌。以百子图案施于陈设瓷器上,却广受欢迎。百子图案大多以中国民间游艺的“莲生贵子”、“龙凤呈祥”、“三阳开泰”、“喜岳莲花”、“九狮图”、“吹箫引凤”、“麒麟送子”、“金玉满堂”、“四仙舞龙”、“五子夺魁”等为题材,生动活泼,充满民间情趣。
由于清皇室有“国运绵长源万里,天恩广被寿千秋”的强烈愿望,因此百子图瓷瓶陈设在宫阙中,以图皇帝、后妃万寿无疆。
百子图瓷瓶以雍正时烧制的质量为上,乾隆朝烧得多,嘉庆、道光朝烧的百子图瓷瓶存世很少,尤其是百子图瓷瓶的瓷质、绘画风格、制作工艺不相同,应分别加以鉴定。
清代官窑、民窑所烧的百子图瓷瓶有瓶、罐、壶、碗、洗等各种造型,尤以瓶为多。造型分广口外撒、广口折肩、长颈圆腹等。胎质有的细腻,有的粗糙,但器物制作规范。纹饰图案布局饱满,装饰风格华丽。